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麻黄汤体内代谢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的 :运用TLC追踪技术 ,研究麻黄汤活性成分在体内吸收、代谢情况。方法 :大鼠灌胃给药 ,制备各种样品 ,比较不同时间段动物胃、肠、血液中以及人工胃、肠液中有效成分的变化。结果 :麻黄汤在体内生成两种新活性物质 ,其中一成分在体内吸收迅速、完全。
作者
谭锐
郭力
董晓萍
顾健
机构地区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森科制药有限公司
出处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共4页
Pharmacology and Clin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关键词
麻黄汤
体内代谢
比较研究
动物实验
TLC追踪技术
分类号
R289.5 [医药卫生—方剂学]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240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20
参考文献
4
1
马鹏,徐宇.
用RP-HPLC鉴别葛根芩连汤和测定其指标成份甘草酸与小檗碱的含量[J]
.华西药学杂志,1997,12(2):82-84.
被引量:7
2
张霞,肖云,周国平.
气相色谱法测定调经姊妹丸中桂皮醛的含量[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10(4):179-179.
被引量:2
3
贾元印,刘晓.
薄层扫描法测定麻黄挥发油中1—2—萜品烯醇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1989,9(2):91-93.
被引量:2
4
孙静芸,陈萍,谢年庚,章建民,余小平.
麻黄全草、节、去节各部位主成分含量测定[J]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6):331-332.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3
1
曹志红,杨雁宾.
葛根黄芩黄连汤煎剂与片剂中主要有效成分分析[J]
.云南中医杂志,1993,14(5):30-34.
被引量:7
2
李宪法等编,刘渡舟.伤寒论辞典[M]解放军出版社,1988.
被引量:1
3
陈发奎,孟宪纾,郭允珍,鹿野美弘.
逍遥丸的三维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和指标成分的定量[J]
.药学学报,1992,27(11):853-857.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6
1
陈丽红,王强.
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对黄芩苷、小檗碱含量的影响[J]
.西北药学杂志,2005,20(4):147-149.
被引量:18
2
黄家宇,李莉,万先伦.
气相色谱法测定小建中胶囊中桂皮醛的含量[J]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5,30(6):529-530.
被引量:1
3
黄九林,魏春雁.
麻黄研究进展[J]
.特产研究,2006,28(4):66-68.
被引量:8
4
李阳春,孙静芸,陈萍,谢年庚.
麻杏石甘汤、散剂投药后主成分溶出量分析研究[J]
.中成药,2008,30(4):564-566.
被引量:1
5
柳松林.
葛根芩连汤质量研究进展[J]
.民营科技,2011(2):100-100.
6
杨启悦,龙飞,欧水平.
浅谈经方三拗汤饮片炮制与临床辨证应用[J]
.中草药,2011,42(8):1655-1657.
被引量:6
7
谷会岩,郭兴顺,杨逢建.
国内甘草酸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30(4):79-83.
被引量:14
8
胡云波,章红燕.
葛根芩连合剂的薄层鉴别研究[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2):161-163.
被引量:5
9
安俐瑶,姜英子,徐雅娟,解生旭,刘悦.
HPLC特征图谱法比较去节麻黄与麻黄节的差异[J]
.药学研究,2019,38(10):567-573.
被引量:2
10
杨文华,华国栋,鲁劲松,王莹,张莎莎,薛春苗.
麻黄“去节”的古代文献分析[J]
.北京中医药,2022,41(6):689-69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40
1
乌力吉特古斯,包淑芝,敖艳青,刘淑萍.
蒙医对草乌炮制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5(z1):153-155.
被引量:7
2
王勇,刘志强,宋凤瑞,刘淑莹.
附子配伍原则的电喷雾质谱研究[J]
.药学学报,2003,38(6):451-454.
被引量:28
3
王琦.
论中医理论构建的基本原理[J]
.世界中医药,2007,2(5):267-271.
被引量:20
4
吴修红,孙晖,王喜军.
草乌毒性及解毒方法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报,2009,37(4):96-97.
被引量:7
5
魏凤环,罗佳波,沈群,陈飞龙.
麻黄汤及单味麻黄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在小鼠组织中的药动学研究[J]
.中草药,2004,35(7):781-784.
被引量:18
6
王喜军,张宁,孙晖,孙文军.
六味地黄丸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J]
.中国天然药物,2004,2(4):219-222.
被引量:114
7
米坤,冯志华,张兴宇,高婷,孙启玲.
芽孢杆菌纤溶酶稳定性的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1(4):852-855.
被引量:3
8
赵玉男,邢东明,丁怡,潘卫松,王伟,程杰,杜力军.
解热复方YL2000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7):776-780.
被引量:28
9
何凤慈,陈亮,孟德胜.
右旋酮洛芬-β-环糊精微球的制备和体外释药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8):1655-1657.
被引量:2
10
朱秋双,刘蕾,任春清,张明远,王丽敏,路雅珍.
麻黄汤配伍解热药效实验研究[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4,27(5):13-13.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1
1
周斌,张铁军,高文远,陈海霞,张家欣.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06,37(11):1601-1606.
被引量:18
2
齐炼文,李萍,赵静.
代谢组学与中医药现代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6):79-86.
被引量:35
3
谢毅强,牛乾.
代谢组学与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08,14(4):533-535.
被引量:11
4
姜鹏,窦圣姗,柳润辉,张川,张卫东,刘磊.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10(1):11-16.
被引量:19
5
李英帅.
应用代谢组学技术进行中医药研究探讨[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27(6):1-5.
被引量:7
6
郭建明,段金廒,唐于平,尚尔鑫,钱大玮.
微透析-UPLC-MS联用技术在方剂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1):158-164.
被引量:1
7
钱方,纪云西,刘艳玲,易志彪.
浅论代谢组学在中药组方中的作用机理[J]
.湖南中医杂志,2010,26(1):82-84.
8
谢文光,凌保东,周京国.
用健康与疾病状态下的中药代谢组变化评价上市后中成药[J]
.中草药,2010,41(10):1748-1751.
被引量:2
9
刘帅,刘晓艳,林森,杨畅,李飞,杜红.
诃子制草乌模拟炮制品在人工胃液与肠液中的水解行为研究[J]
.中国药房,2015,26(13):1752-1754.
被引量:6
10
黄财顺,李宝才,向诚.
人工胃肠液模型在药物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5,27(10):1836-1841.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
120
1
刘原原,张杰.
在代谢组学层面上揭示痰湿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J]
.智慧健康,2022,8(5):14-17.
2
张宇,郑萍,李爱红.
DPP-4抑制剂LGT-6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研究[J]
.广东化工,2021(1):106-108.
被引量:2
3
王勇波,刘忠,赵爱华,苏明明,谢国祥,贾伟.
功能基因组学方法在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6-10.
被引量:12
4
廖华军,彭国平.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报,2009,37(6):108-110.
被引量:3
5
纪冬琛,李昌煜.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作、评价与展望[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4):615-618.
被引量:20
6
夏厚林,黄立华,曾南,董小萍,王建.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析义[J]
.中药与临床,2011,2(1):36-38.
被引量:3
7
淡墨,高先富,谢国祥,刘忠,赵爱华,贾伟.
代谢组学在植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2):2337-2341.
被引量:39
8
张伟,邓常青.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6):74-76.
被引量:5
9
林立,刘晓秋,徐晖.
名贵中成药质量研究现状[J]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3):329-333.
被引量:4
10
刘昌孝.
代谢组学与医药科学研究[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6):712-718.
被引量:27
1
徐荣芳,薛慧清,闫润红,李艳彦,郭羽,刘必旺.
黄芪药材的发酵研究进展[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3):136-138.
被引量:9
2
贾磊,赵曼容.
微量元素在寻找新活性物质中的应用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3):579-583.
被引量:8
3
曹国军,许传莲,郑毅男.
人参加工对精氨酸转化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3,25(2):168-170.
被引量:3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