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01年第12期29-31,共3页
Global Science,Technology and Economy Outlook
同被引文献25
-
1查有梁.知识经济与人才开发[J].教育研究,1999,20(4):18-25. 被引量:26
-
2戴茵.简介英国、北美及香港的大学职称体系[J].药学教育,1997,13(1):54-55. 被引量:2
-
3易金生.美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及启示[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323-325. 被引量:14
-
4熊新华.高校教师职称问题探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5,43(2):37-41. 被引量:7
-
5王龙.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执行报告概要及评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5(08S):74-77. 被引量:15
-
6魏海波.厘清学衔制度、学位制度、职称制度的几点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18(6):30-32. 被引量:1
-
7骆四铭.学位的起源、发展及其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6,27(4):35-40. 被引量:25
-
8蒋景华.麻省理工学院培养创新人才特色做法的分析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6):1-4. 被引量:39
-
9肖卫东.对深化高校职称改革的几点思考[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97,18(5):55-57. 被引量:1
-
10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1、32、27. 被引量:23
二级引证文献33
-
1张凤贤.浅析美国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的特点[J].世界教育信息,2009,22(10):55-57. 被引量:7
-
2张凤贤.解析美国高校教师聘用评价机制的特点[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0):43-45. 被引量:2
-
3嵇仙峰.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称评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9(10):126-127. 被引量:5
-
4廖湘阳.从非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看学科目录修订[J].现代大学教育,2009,25(6):93-97. 被引量:6
-
5朱安文.中美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估比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6):101-103. 被引量:1
-
6孙福兵.国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特点及启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9):32-34. 被引量:5
-
7徐鑫.英国约克大学职称评审制度介绍及启示[J].现代交际,2011(9):207-208.
-
8宋暖.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26B):41-43. 被引量:3
-
9张晓青.美国大学助教助研制度研究[J].学园,2013(32):5-6. 被引量:2
-
10刘恒,邱新.我国学位标准立法研究[J].江海学刊,2014(3):125-132. 被引量:7
-
1李姣姣.老师,您会忽视差生吗?[J].基础教育论坛,2016,0(5X):53-53.
-
2胡登龙.我国民办高校绩效考核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3,16(3X):215-215. 被引量:4
-
3刘燕.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与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0(1):88-89. 被引量:20
-
4Fiona.遇到英国学生,中国老师很抓狂[J].新高考(英语进阶),2015,0(11):11-13.
-
5李强.我省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J].教育文汇,2016,0(11):8-8.
-
6肖晓阳.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的角色定位及要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1(6):123-124. 被引量:1
-
7王开岭.怎样才算一个好时代[J].可乐,2010(2):6-6.
-
8吴喜雁.广东高校薪酬制度改革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0(8X):139-140.
-
9金惠堂.国外女教师的产假[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0,0(2):4-4.
-
10夏应芬,岳国庆.新型民办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和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10(3):239-240.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