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心育再议
被引量:
2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在阐明心理教育内涵和外延基础上 ,辨析了心理教育、学校心理学、心理学教育、教育心理学等概念 ;阐述了心理教育与“五育”的关系 ,其中着重阐述了心育与德育结合问题 ;最后提出探索中国自己的心理教育之道问题 ,并对其内涵、重要性。
作者
班华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8-33,共6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关键词
中小学
心理教育
概念
学校心理学
心理学教育
教育心理
分类号
G44 [哲学宗教—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86
同被引文献
245
引证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131
参考文献
14
1
王保国.
论战国客卿[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5(1):76-80.
被引量:1
2
刘翔平著..学校心理学 学生心理教育评估与干预[M],1996:270.
3
郝德永.
走向文化批判与生成的建构性课程文化观[J]
.教育研究,2001,22(6):61-65.
被引量:73
4
班华主编..心育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301.
5
台湾学校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J]
.教育研究,1996,17(1):73-76.
被引量:9
6
高觉敷,叶浩生主编..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477.
7
高觉敷..中国心理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475.
8
林崇德.
简论学校心理学的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59-66.
被引量:11
9
张定璋.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施的构想[J]
.教育研究,1996,17(12):31-38.
被引量:50
10
班华.
素质结构·教育结构·素质教育[J]
.教育研究,1998,19(5):10-14.
被引量:38
二级参考文献
5
1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页.
被引量:6
2
莱·克莱登等著,刘民,傅维利等译.《课程与文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前言第2页.
被引量:1
3
Garth Boomer, Nancy Lester, et al. , Negotiating the Curr5iculum: Educat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The Falmer Press.1992,pp.4-14.pp.198-215
被引量:1
4
罗宾.圣克莱尔.巴罗,黄向阳.
文化繁衍与教育[特约稿][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14(1):21-28.
被引量:22
5
鲁洁.
文化变迁与教育[J]
.教育研究,1990,11(8):37-41.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186
1
卢耿华,刘新民,莫璇.
素质教育观下的学校体育教育及其改革[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6(3):5-7.
被引量:7
2
赵立.
论体育厌学与素质教育[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8,15(4):47-51.
被引量:12
3
李东.
我国课程编制的文化性缺失——一种社会学视角的反思与建构[J]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14):58-62.
被引量:15
4
黄文仁.
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与体育课程体系改革[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3):56-58.
被引量:3
5
张九洲.
学校文化共同体——在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课程文化互动交融中生成[J]
.科技资讯,2008,6(11).
6
李磊,黄爱华.
职业学校课程文化的重建[J]
.科技信息,2008(25).
被引量:4
7
王春,颜素珍.
关于开展大学生经济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1):59-62.
被引量:1
8
钟雪鸿.
加强职业学校课程文化的建设[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0):1-2.
被引量:2
9
殷占先.
素质教育与院校图书馆[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0,10(z1):74-75.
10
李建军.
加强素质教育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1,9(3):18-19.
同被引文献
245
1
鲍鹏山.
孟子的心性论——中国人信仰世界的建构[J]
.走进孔子,2022(5):22-28.
被引量:1
2
罗鸣春,常敬,陈家敏.
儒家文化与中国人健康心理的交互建构[J]
.心理学探新,2020,40(1):3-8.
被引量:8
3
薛晓阳.
价值观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从中国哲学“心”的总体意识论起[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08-117.
被引量:6
4
叶子青,叶一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十年:历史演进与未来走向[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40-147.
被引量:39
5
何少颖.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5(S1):190-192.
被引量:11
6
班华.
探索中国自己的心理教育之道[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1(7):7-9.
被引量:9
7
许可峰.
“本土建构”与中国教育学的“回乡”之路[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8(3):62-68.
被引量:2
8
沈贵鹏.
对初中《思想政治》的课程论思考——兼谈心理教育课程设计[J]
.课程.教材.教法,1999,19(10):18-21.
被引量:8
9
刘仲林.
科际整合的哲学与方法──评成中英、傅伟勋的跨学科观[J]
.哲学研究,1999(1):70-74.
被引量:16
10
柯尊平,宁维卫,朱健梅.
面向21世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J]
.社会科学研究,1999(3):19-25.
被引量:50
引证文献
28
1
田星.
浅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心育功能[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0(1):78-78.
被引量:2
2
毕世响.
教育范式·教育思维·教育智慧[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5):1-5.
被引量:2
3
崔景贵.
教育学视野中的心理教育[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26-32.
被引量:1
4
郭广全.
在德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理念[J]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19(2):23-24.
被引量:4
5
屈正良,朱翠英,夏金星.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模式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61-64.
被引量:12
6
郝红英.
泛心理健康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J]
.教育探索,2007(6):113-114.
被引量:1
7
班华.
创造性的培养与心理教育[J]
.中国教育学刊,2007(9):15-20.
被引量:3
8
姚本先,程海云,王东华.
国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趋势及启示[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23(12):839-841.
被引量:23
9
郭燕燕.
浅议心理教育[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7(3):85-87.
10
夏醒,陈家麟.
心育与德育30年关系研究:成就、问题、前瞻[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5):63-6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31
1
李玉萍.
关爱心灵 护航成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
.新智慧,2021(10):1-2.
2
廉忠华.
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
.新智慧,2020(35):63-64.
被引量:2
3
陈佳宜,郝宏伟,石丹丹,马敏娜.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中医药院校心理教育的本土化运用研究[J]
.心理月刊,2023(14):179-181.
被引量:1
4
李怡和,伍翔,丁哲颀,李学盈,黄秋芬.
广东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研究[J]
.心理月刊,2021(13):20-22.
被引量:1
5
李雅婷.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2024(8):115-117.
被引量:1
6
吴碧丹.
创建多彩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
.当代家庭教育,2020(33):26-27.
7
李玉秀.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干预对策[J]
.文教资料,2008(5):211-212.
被引量:4
8
崔景贵.
导心教学法的心理教育理念与实践智慧[J]
.思想理论教育,2013(4):70-74.
被引量:3
9
周春,李梅.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良性互动关系初探[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2):120-122.
被引量:4
10
易阳.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河南本土化[J]
.戏剧之家,2013(7):121-122.
被引量:1
1
谈新时期教师的素质[J]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3(3):23-23.
2
张燮.
迅速发展的学校心理学[J]
.国际学术动态,1990(6):9-13.
3
陈永胜.
美国的学校心理学[J]
.心理学报,1989,21(4):404-411.
被引量:9
4
郑剑文.
学校心理学刍议[J]
.心理学探新,1992(4):13-16.
5
李顺周.
中学生心理学教育之我见——关于加强中学教育中心理学教育的几点建议[J]
.教育教学论坛,2012(26B):239-240.
6
王克娟.
如何优化中职心理学教育的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2015,0(2):8-8.
7
刘冬梅.
省部共建搭平台再议师德建设[J]
.民营科技,2010(11):91-91.
8
燕国材.
值得倡导与实践的生命教育再议[J]
.中学教育,2003(8):6-9.
被引量:24
9
郑楚彬.
再议“有效”教学热[J]
.中国教师,2009(23):35-36.
10
李淑玲.
再议高效课堂教学[J]
.中学物理,2014,32(1):57-58.
被引量:1
教育研究
2001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