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需光性除草剂作用机制与新品种开发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农业生产对农药的需要日益扩大,各主要农药公司在开发新品种中的研究费不断增加,全世界统计,每年研究费支出(亿美元)为:1973年2.2,1975年3.0,1977年4.18,1979年7.1,1981年9.2,1983年11.0。美国从1967年至1983年,农药研究费增加了10倍。目前,全世界工业规模生产的农药品种约420个,其中除草剂、杀虫剂(杀螨剂)各160余个,杀菌剂约50个,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约近40个。
作者
苏少泉
机构地区
东北农学院
出处
《农药译丛》
1991年第2期39-43,共5页
关键词
除草剂
新品种
机制
开发
分类号
TQ457.2 [化学工程—农药化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38
1
卢向阳,吴罗罗,李孙荣,李秉礼,李辉.
阿特拉津与丁草胺混用防除夏玉米田杂草的研究[J]
.农药科学与管理,1992,13(1):29-33.
被引量:2
2
苏少泉.
除草剂的发展及其前景[J]
.农药译丛,1989,11(1):2-13.
被引量:10
3
闫宏涛,李汉杰,王邦法.
光活化除草剂ALA作用机理初探[J]
.植物保护,1994,20(2):44-45.
被引量:11
4
南海,刘秀珍,修士忠,聂桂玲.
回归设计应用于大豆化学除草配方最佳剂量的筛选初探[J]
.吉林农业科学,1996,21(4):49-52.
被引量:4
5
贺红武.
日本除草剂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
.农药译丛,1996,18(6):1-7.
被引量:3
6
孙锡治.除草剂二元混用的增效作用评价及配方控制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84,1(1):63-71.
被引量:1
7
徐淑芬.大豆苗前除草剂多元混用的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87,14(1):65-69.
被引量:3
8
王焕民.新编农药手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被引量:15
9
-.化工部化学工业标准汇编(农药版)[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11-12.
被引量:1
10
陈万义 薛振祥 等.新农药研究与开发[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7
1
任叶果,黄明智,侯仲轲.
四氢酞酰亚胺类除草剂的研究与开发进展[J]
.精细化工中间体,2004,34(6):7-9.
被引量:5
2
曹坳程.
靶标为原卟啉原氧化酶的高效除草剂品种[J]
.农药科学与管理,1997,18(4):25-29.
被引量:2
3
李腾武,陈素馨,徐良河.
类萜生物合成抑制剂概述[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7(3):55-59.
4
尚嘉彦,艾国民,王兰芝,张玉聚,王恒亮.
吡氟氯禾灵与乳氟禾草灵复配的增效作用评价、配方控制及加工技术研究[J]
.华北农学报,1999,14(4):122-127.
被引量:6
5
尚嘉彦,艾国民,任应党,王兰芝,程水明,曹洁.
除草剂三元混用的增效作用评价及配方控制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34(2):139-142.
被引量:6
6
石小清,沈晓霞,王阿国,刘艳.
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研究与开发进展[J]
.浙江化工,2000,31(3):33-35.
被引量:8
7
杨雪云,赵博光,魏启华.
新的天然化合物杀虫剂——植物源光敏毒素[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5):77-80.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朱文达,何燕红,李林,魏守辉,喻大昭.
氯氟吡氧乙酸与顶尖或骠马混用对小麦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4):778-782.
被引量:9
2
宋小玲,马波,皇甫超河,强胜.
除草剂生物测定方法[J]
.杂草科学,2004,22(3):1-5.
被引量:58
3
谢建军,官珊,胡美英,方蕾,刘金香.
基于绿色食品生产的农药研究新进展[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5):410-415.
被引量:2
4
阮海根,王坚,汤根妹,陆慧明.
H-351和二甲四氯钠盐混配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联合毒力[J]
.上海农业学报,2004,20(4):108-111.
被引量:4
5
高爽,叶非.
靶标酶在除草剂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5,26(1):25-29.
被引量:1
6
张泉,黄明智,闵忠诚,谌伟民.
具除草活性的脲嘧啶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农药,2006,45(2):73-77.
被引量:15
7
阳海,庞怀林,廖文文,黄引,尹笃林,刘智凌.
催化加氢合成6-氨基-7-氟-2H-1,4-苯并口恶嗪-3(4H)-酮[J]
.精细化工,2006,23(11):1142-1144.
被引量:4
8
任叶果,雷满香,陈正旺,李宏伟,黄明智.
苯并噁嗪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J]
.精细化工中间体,2007,37(4):17-21.
9
李宏伟,任叶果,陈正旺,闵忠诚,胡礼,黄明智.
N-(7-氟-3-氧-3,4-二氢-2H-苯并[b][1,4]噁嗪-6-基-)-N',N'-二取代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J]
.精细化工中间体,2007,37(6):22-25.
被引量:1
10
赖开平,廖沛峰,莫友彬,陆敏兴,罗桂新.
55%2甲4氯异辛酯·莠灭净乳油的研制及其田间药效[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491-8494.
被引量:8
1
杨光亮.
我国农药的发展趋势[J]
.农资科技,1998(1):36-36.
2
孙先良.
采用新技术 开发肥料新品种 提高化肥利用率[J]
.中氮肥,2002(4):1-5.
被引量:5
3
李海屏.
80年代以来世界杀虫剂新品种开发进展及特点[J]
.农化新世纪,2003(10):9-11.
4
刘长令.
需光性除草剂的开发[J]
.农药,1997,36(12):28-32.
被引量:9
5
王萍.
需光性除草剂述评[J]
.世界农药,2001,23(2):11-19.
6
闫万明,姜益群.
对有机磷农药一些问题的研讨[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1,27(1):52-54.
被引量:3
7
生物杀虫剂的发展及展望[J]
.科学养鱼,2006,28(4):84-84.
8
专家对中国杀菌剂产业发展提建议[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1(15):26-26.
9
李海屏.
世界除草剂新品种开发进展及发展趋势[J]
.农资科技,2004(2):28-35.
被引量:7
10
陈和生,邵景昌.
手性拆分剂的鉴别[J]
.分析仪器,2012(1):66-68.
农药译丛
199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