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药大豆中异黄酮的制备及开发利用进展
被引量: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简述大豆中异黄酮的结构、分布、来源、加工及各种生长因素对其含量的影响。介绍了近年来试验室及工业上提取、分离异黄酮及含量测定方法 ,并对国内外开发利用现状予以简要的回顾。
作者
葛喜珍
王建华
李恩
机构地区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
出处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1年第2期44-47,共4页
Journal of Hebe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提取
分离
含量
测定
开发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256
同被引文献
135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79
参考文献
14
1
孙军明,丁安林,常汝镇,东惠茹.
中国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初步分析[J]
.中国粮油学报,1995,10(4):51-54.
被引量:60
2
蔡秋声.
大豆异黄酮生理功能及其开发利用[J]
.粮食与油脂,1999,12(2):31-35.
被引量:33
3
王春娥,刘叔义.
大豆异黄酮的成分、含量及特性[J]
.食品科学,1998,19(4):39-43.
被引量:59
4
沈黎明,孙君明,丁安林.
不同光照条件下大豆体内异黄酮的含量与分布[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9,21(2):36-40.
被引量:13
5
孙君明,丁安林.
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异黄酮的积累[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8,34(1):10-13.
被引量:15
6
陆兆新.
纳豆的保健功能[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0,6(2):30-30.
被引量:16
7
汪海波,刘大川,等.
大豆胚芽甲醇提取物中大豆皂甙、大豆异黄酮分离纯化工艺研究[J]
.食品科学,2001,22(4):40-44.
被引量:16
8
何伟平,张耀奇.
大豆异黄酮原粉的研制[J]
.广西轻工业,1998(1):18-22.
被引量:1
9
陈晓光,胡薇.
大豆异黄酮与大豆“生命素”[J]
.大豆通报,1999(4):27-27.
被引量:6
10
张立.
RP-HPLC法测定大豆提取物中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大豆苷、染料木苷的含量[J]
.中草药,2001,32(2):118-120.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孙军明,丁安林,常汝镇,东惠茹.
中国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初步分析[J]
.中国粮油学报,1995,10(4):51-54.
被引量:60
2
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薄层层离及其在中草药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232-257.
被引量:2
3
侯云德.-[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7):420-420.
被引量:2
4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植化室.黄酮体化合物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389.
被引量:3
5
户田登志也.大力开展大豆异黄酮研究和广泛应用[J].新食品工业,1998,(10):1-7.
被引量:1
6
植杉岳彦.大豆所含黄酮抑制骨量下降作用[J].食品工业,1997,(22):24-30.
被引量:1
7
福井宽.预防骨质疏松症大豆异黄酮[J].食品科学,1998,(6):83-88.
被引量:1
8
《中草药学》编写组.中草药学(上册)[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7.138.
被引量:1
9
俞振坤.-[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3,2(4):400-400.
被引量:1
10
宋纯清.-[J].植物学报,1997,39(5):486-48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56
1
林绍森,唐永金.
玉米密度、行距和穴距对间作大豆光合速率的效应分析[J]
.大豆科学,2007,26(2):149-153.
被引量:14
2
黎波涛,韩航如,麻浩,张占琴,张欣,王丽群.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J]
.大豆科学,2007,26(2):230-234.
被引量:5
3
黄芸,崔力剑,窦玉红,王鑫国,牛丽颖.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中异黄酮的含量[J]
.大豆科学,2007,26(2):273-275.
被引量:9
4
张加梅,褚新红,陈光芝.
大豆异黄酮研究概况[J]
.齐鲁药事,2007,26(11):673-675.
5
韩粉霞,丁安林,孙君明.
高异黄酮含量大豆新品种中豆27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
.华北农学报,2002,17(z1):111-114.
被引量:5
6
汤艳荣,甘宾宾,凌敏.
超高效液相色谱在抗生素和激素研究中的应用[J]
.肉类研究,2008,22(4):54-57.
被引量:3
7
吴昭怡,王洁梅,吴爱琴.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异黄酮胶囊中异黄酮的含量[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32):29-31.
被引量:4
8
顾晓华,熊玉春,宗志敏,王晓华,魏贤勇.
脱脂大豆胚芽甲醇萃取物的GC-MS分析[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14(1):45-47.
9
王兆梅,李琳,郭祀远,郑必胜,黎海彬.
大豆异黄酮结构及其活性分析[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14(3):70-74.
被引量:24
10
唐志华.
大豆异黄酮生产工艺与应用研究[J]
.江苏调味副食品,2013,30(3):17-20.
同被引文献
135
1
王兆梅,李琳,郭祀远,郑必胜,黎海彬.
大豆异黄酮结构及其活性分析[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14(3):70-74.
被引量:24
2
唐传核,杨晓泉.
加热预处理对大豆胚芽风味及其异黄酮存在形式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04,25(7):109-111.
被引量:4
3
李洁,潘喜华,仲伟鉴,宓铭.
大豆异黄酮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J]
.上海预防医学,2000,12(4):191-192.
被引量:9
4
田平芳,葛喜珍,谭天伟.
大豆及其有效成分体外抗蛋白非酶糖化作用[J]
.食品科学,2004,25(12):61-64.
被引量:6
5
尤新.
食用植物提取物——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的开发热点[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1(2):19-22.
被引量:9
6
韩祖斌,林华,邓思清,李宗桃.
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依扑拉芬对骨代谢的作用[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5(3):47-50.
被引量:20
7
赵世杰,许长成,邹琦,孟庆伟.
植物组织中丙二醛测定方法的改进[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4,30(3):207-210.
被引量:1169
8
葛勇,张家庆,周云平.
水飞蓟宾及槲皮素对体外白蛋白非酶糖化的抑制作用[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5,16(4):333-336.
被引量:33
9
王章存.
大豆皂甙研究进展[J]
.中草药,1995,26(11):607-610.
被引量:24
10
王春林.
中国大豆辅酶Q_(10)的提取、分离和鉴定[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6,27(3):102-104.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17
1
张加梅,褚新红,陈光芝.
大豆异黄酮研究概况[J]
.齐鲁药事,2007,26(11):673-675.
2
牛丽颖,王鑫国,葛喜珍,崔力剑,白霞.
淡豆豉提取物降糖有效部位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20(5):21-22.
被引量:28
3
田平芳,葛喜珍,谭天伟.
大豆及其有效成分体外抗蛋白非酶糖化作用[J]
.食品科学,2004,25(12):61-64.
被引量:6
4
于殿宇,石彦国,孙秀荣,武喜凯.
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J]
.黑龙江粮食,2003(1):37-38.
5
高俊涛 ,赵春燕 ,张学新 .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的心肌电生理效应[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2):145-148.
6
张晨,杨晓泉,唐传核.
加热预处理对大豆异黄酮含量及组分的影响[J]
.粮食加工,2005,30(6):55-58.
被引量:4
7
葛喜珍,林强,霍清,李恩.
淡豆豉煎剂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晚期糖化终末产物的抑制作用[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3):101-103.
被引量:5
8
贾文朝,梁建军,高毅,刘娇,李清.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晚期糖化终末产物和骨质疏松的影响[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07,22(2):48-48.
被引量:1
9
叶梅荣,张会曦,孙晓武,程凯.
大豆异黄酮对小麦幼苗及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22(3):9-12.
被引量:5
10
李华,李丹.
溶剂法提取豆渣中活性成分的动力学研究[J]
.食品科技,2008,33(11):143-145.
二级引证文献
79
1
黄芸,崔力剑,窦玉红,王鑫国,牛丽颖.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中异黄酮的含量[J]
.大豆科学,2007,26(2):273-275.
被引量:9
2
刘亮镜,潘扬.
中药的发酵炮制初探[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23(1):72-76.
被引量:13
3
张莉,雷用东,盖丽丽,赵晓燕,童军茂,王丹,马越,张超.
笃斯越桔花色苷抗禽白血病病毒A亚群活性的试验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3,28(6):174-180.
被引量:2
4
葛喜珍,林强,霍清,李恩.
淡豆豉煎剂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晚期糖化终末产物的抑制作用[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3):101-103.
被引量:5
5
王雷,田青平,李鹏,谢茵.
大豆异黄酮复方片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38(6):523-524.
被引量:1
6
黄芸,窦玉红,崔力剑,詹文红.
正交设计优选大豆中总异黄酮的提取工艺[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07,22(2):35-36.
被引量:1
7
崔力剑,黄芸,詹文红,窦玉红,魏春娥.
发酵处理对大豆中总异黄酮含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7,26(4):588-590.
被引量:7
8
马仕洪,胡昌勤.
浅析含豆豉、神曲等发酵成分制剂的微生物限度的沿革与现状[J]
.中国药事,2007,21(9):704-706.
9
韩天虎,程文定,俞联平.
特色草产业是定西南部山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J]
.草原与草坪,2007,27(5):75-78.
被引量:4
10
韩天虎,程文定,俞联平,李轶民.
定西南部高寒阴湿地区特色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
.草业科学,2007,24(11):6-10.
被引量:6
1
刘复军,温平.
麦冬的生物功能特性及其开发利用进展[J]
.消费导刊,2010(8):241-241.
被引量:1
2
郝立勤,程达.
银杏叶的开发利用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6(6):23-24.
被引量:2
3
战伟伟,闫明奎,王立东.
银杏叶的研究与开发应用[J]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4):34-37.
被引量:5
4
赵立久,钟雁,赵承友,王用平.
苗药金铁锁的保护研究[J]
.北方药学,2006,3(2):12-14.
被引量:4
5
杨海霞,朱祥瑞,陆洪省.
桑白皮的开发利用[J]
.蚕桑通报,2003,34(4):9-11.
被引量:6
6
林慧,梅全喜,曾聪彦.
五指毛桃及其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J]
.中国药房,2013,24(15):1434-1435.
被引量:11
7
冯建灿,张玉洁,谭运德,张文杰.
喜树与喜树碱开发利用进展[J]
.林业科学,2000,36(5):100-108.
被引量:57
8
漆燕玲.
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6):16-18.
被引量:4
9
柳梦婷,方婧,吴宏伟,付梅红,杨洪军.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石菖蒲中β-细辛醚、α-细辛醚的含量[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9):75-78.
被引量:17
10
邓朝晖,罗充,刘彬,陈玲,谭金玉.
曼陀罗药用价值的开发和利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7):1394-1398.
被引量:24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