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河南省大豆区试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大豆的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大豆产量影响的性状依次为:单株粒重、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底荚高度、有效分枝数。因此,在品种选育中,对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进行选择时,要优先考虑选择植株高大、主茎节数多、籽粒大、结荚相对较多的单株。
作者
苗任重
邵根成
机构地区
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省汝南县幼儿师范学校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7期142-145,共4页
关键词
大豆
产量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度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6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3
1
郭瑞林著..作物灰色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434.
2
程亮.
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2009,41(8):28-29.
被引量:11
3
张继君,陈红,李泽碧,贾兰,曾宪琪.
灰色关联分析在春大豆育种中的应用[J]
.西南农业学报,2009,22(3):575-578.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刘录祥,孙其信,王士芸.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估初探[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3):22-27.
被引量:622
2
张照新.
中国大豆生产与需求分析及展望[J]
.农业展望,2006,2(3):13-17.
被引量:9
3
张富厚,郑跃进,王黎明.
河南省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42-4843.
被引量:51
4
王彩洁,李连华,李伟,徐冉,张礼凤,戴海英.
大豆品种产量与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2008,40(1):5-6.
被引量:40
5
奚广生.
灰色点关联分析在大豆育种上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694-2696.
被引量:2
6
洪德峰,任转滩,马毅,张学舜.
利用灰色关联度评价玉米新组合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J]
.山东农业科学,2008,40(4):14-16.
被引量:11
7
张桂香,高儒萍,张秋萍.
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高粱耐瘠性初探[J]
.作物品种资源,1998(3):34-36.
被引量:6
8
王淑荣.
灰色关联分析在大豆育种数量性状选择上的应用[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0(3):15-17.
被引量:26
9
郝瑞莲.
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大豆通报,2002(2):11-12.
被引量:42
10
王铁军,保丽萍,赵银月,耿智德.
云南省大豆品种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B05):452-454.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19
1
陈红,张继君,张志良,曾宪琪.
大豆引种筛选鉴定研究[J]
.南方农业,2010,4(2):56-59.
被引量:4
2
张君,王丕武,高鸣,马建,姚丹,曲静.
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在大豆高产和高油育种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164-168.
被引量:3
3
杜淑辉,臧德奎,孙居文.
木瓜属观赏品种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J]
.山东农业科学,2011,43(1):12-15.
被引量:27
4
徐淑霞,李振贵,张光.
大豆区试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大豆科技,2012(1):28-30.
被引量:24
5
张效宝,张君,关淑艳,曲静,蒋恩君,袁文娅.
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在玉米杂交育种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9):110-114.
被引量:1
6
耿慧,徐安凯,栾博宇,王志锋.
不同灌水量对当年播种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2,44(9):51-53.
被引量:2
7
郭丽芬,张跃,徐宁生,刘旭云,张锡顺,胡学礼,胡尊红,杨谨.
红花种质资源主要数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13,26(1):328-333.
被引量:18
8
俞华先,周清明,孙有芳,安汝东,桃联安,董立华,郎荣斌,经艳芬.
云南瑞丽第8轮国家区试甘蔗品种(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3,9(4):217-221.
被引量:3
9
刘威.
浅析不同年代大豆品种农艺性状间关系[J]
.大豆科技,2014(4):22-25.
被引量:1
10
徐淑霞,周青,杨慧凤,张志民,郑丽敏,范阳,郭海芳,李建华,胡文生,申春玲.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大豆新品系[J]
.农业科技通讯,2015(4):94-9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60
1
冯其虎,张复宁,杨加银.
江苏淮北地区夏大豆品种更替中干物质积累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J]
.大豆科学,1995,14(3):197-202.
被引量:3
2
刘录祥,孙其信,王士芸.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估初探[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3):22-27.
被引量:622
3
孙海潮,万金红,郭安斌,卢道文,崔俊明,宋长江,裴振群,刘智萍,芦连勇,牛永锋,郑丽敏.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玉米组合鉴定试验中的应用[J]
.玉米科学,2006,14(2):47-49.
被引量:44
4
于永辉,李雪梅,宋亚杰,郎国斌.
土壤温度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J]
.民营科技,2008(3):102-102.
被引量:3
5
高阳,段爱旺,刘祖贵,孙景生,陈金平,王和洲.
间作种植模式对玉米和大豆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组成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14-221.
被引量:61
6
成雪峰,张凤云.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夏大豆育种上的应用[J]
.大豆科学,2009,28(1):31-35.
被引量:18
7
王竹,杨文钰.
不同种植密度对套作大豆茎叶形态及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1957-1960.
被引量:10
8
曹金锋,赵双进,卢思慧,王茹芳,高广居,胡铁欢,徐泽茹,吴凤训.
大豆不同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J]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5):1-3.
被引量:9
9
包海刚,张如军,李强.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大豆新品种[J]
.甘肃农业科技,2009,40(7):40-43.
被引量:9
10
吴书平,马永学,纪永民.
氮磷钾优化施肥对夏大豆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技,2009(4):37-41.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5
1
朱婧,范亚东.
生物性状与大豆产量的关系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8):59-62.
2
刘许辉,孙玉勇,何雪丹,蒋明健,钟坤,莫皓蓝,陈伟,李家文.
大豆品种(系)在桂北地区适应性鉴定的产量与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7,0(10):47-48.
被引量:2
3
周青,范阳,徐淑霞,昝凯,王凤菊,杨慧凤,张志民,陈亚光.
安豆203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耕作与栽培,2020,40(2):42-44.
被引量:2
4
封亮,王淑彬,杨文亭,俞霞,李淑娟,袁嘉欣,黄国勤.
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20,39(6):882-890.
被引量:11
5
黄小英,谢慧敏,黎敦涌,梁琨,韦贵剑,侯青光,梁仁敏,潘绘新.
广西喀斯特地区不同大豆品种性状评价与品种筛选[J]
.大豆科技,2021(2):6-1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陈东亮,陈佳琴,李振动,杨春杰,谭春燕,朱星陶.
大豆ms1轮回群体核心种质在贵州的性状表现及相关性[J]
.贵州农业科学,2018,46(12):1-5.
2
赵术伟.
辽西地区酿造高粱品种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8):102-106.
被引量:1
3
封亮,黄国勤,杨文亭,黄天宝,唐海鹰,麻巧迎,王淑彬.
江西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及种间关系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29(7):1127-1137.
被引量:23
4
黄小英,谢慧敏,黎敦涌,梁琨,韦贵剑,侯青光,梁仁敏,潘绘新.
广西喀斯特地区不同大豆品种性状评价与品种筛选[J]
.大豆科技,2021(2):6-13.
被引量:2
5
黄小英,谢慧敏,黎敦涌,梁琨,韦贵剑,侯青光,梁仁敏,潘绘新.
广西喀斯特地区春大豆品种性状评价与筛选研究[J]
.耕作与栽培,2021,41(6):55-58.
6
康蓉蓉.
23份鲜食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分析[J]
.福建农业科技,2022(1):41-47.
被引量:5
7
邓琪.
玉米和不同作物间作对资源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J]
.热带农业科学,2022,42(4):11-15.
被引量:4
8
陈亚光,昝凯,王凤菊,郑丽敏,刘婷,徐淑霞.
黄淮海地区夏大豆新品种产量相关性状的综合分析[J]
.天津农业科学,2022,28(6):16-20.
被引量:6
9
王佳旭,朱凯,张志鹏,张旷野,柯福来.
高粱花生间作对不同单行作物根系性状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40(4):51-59.
被引量:12
10
齐思远,王福林,兰佳伟.
宽窄行种植模式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22,41(5):557-563.
被引量:12
1
徐淑霞,李振贵,张光.
大豆区试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大豆科技,2012(1):28-30.
被引量:24
2
李峰,阚建鸾.
叶面喷肥在蔬菜上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142-142.
被引量:1
3
舒文涛,李金花,耿臻,杨青春,李琼,张东辉,张保亮.
黄淮海夏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48-51.
被引量:11
4
雷俊,汪惠芳,陈润兴,汪寿根.
浙江省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2013(9):105-107.
被引量:1
5
李传仁,王芳.
大豆百粒重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及相关性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3):202-202.
被引量:5
6
王芳.
大豆主茎节数与主要农艺性状关系的分析[J]
.农业与技术,2011,31(1):29-31.
被引量:6
7
杨贵军,陆国政,赵晋铭,于海洋,赵晓庆,张晓燕.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研究[J]
.中国种业,2016(8):56-59.
被引量:4
8
赵干贤,农海春,黄梅燕,李志翘.
不同施氮量对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15(11):42-43.
被引量:1
9
王永行,王瑞莲,韩凤英,康洪彪,杨毅成,许有刚,张娟.
玉米杂交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43(6):10-13.
10
徐淑霞,周青,杨慧凤,张志民,郑丽敏,范阳,郭海芳,李建华,胡文生,申春玲.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大豆新品系[J]
.农业科技通讯,2015(4):94-96.
被引量:3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