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生成鉴析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意象是诗歌艺术关的重要构成元素,中国古典诗词中意象的选择与组合极富特色。诗词意象的选择角度与组合方式具有共同的文化审美背景与特点,同时表现了民族思维方式和心理机制。
作者
韩凝
机构地区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芒种》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5-66,共2页
Mangzhong Literature
关键词
诗词
意象选择
意象组合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232.
被引量:2
2
严亮.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内涵之再审思——兼论读者的审美体验与情感共鸣[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4):66-69.
被引量:4
3
韩凝.
王维《辋川集》诗意蕴涵的意象特征[J]
.作家,2011(20):135-136.
被引量:1
4
李晓明.
纳兰性德诗词意象组合方式及其所呈现的美学风貌[J]
.理论月刊,2007(11):113-115.
被引量:3
5
刘锋杰,莫先武.
援“诗”入“学”的创造——读严云受先生《诗词意象的魅力》[J]
.学术界,2004(1):258-262.
被引量:2
6
孙春旻.
论古典诗词意象的因袭[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4):68-71.
被引量:4
7
黄河,张义君.
试论诗词意象的营造与解读[J]
.学术探索,2003(9):82-84.
被引量:1
8
方守金.
诗歌意象魅力的探寻——评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J]
.中国文化研究,2004(2):166-16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曹国荣.
王维诗歌的文化思辨[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4):19-22.
被引量:4
2
刘丽.
空寂之趣——读王维《辋川集》[J]
.宜宾学院学报,2005,5(1):55-57.
被引量:3
3
赵睿才.
妙慧:空寂与贞定体验的指归——王维诗歌松石意象发微[J]
.齐鲁学刊,2005(5):74-78.
被引量:3
4
韦勒克 沃伦著 刘象愚译.文学理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43.
被引量:77
5
诺思罗普·弗莱 陈慧 袁宪军 吴伟仁译.批评的剖析[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被引量:34
6
W·L·Guerin.文学欣赏与批评[M].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5.
被引量:1
7
佚名.雪浪斋日记[M].岳麓书社,1985.
被引量:1
8
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M].远流出版公司,1988.
被引量:1
9
戴鸿森.姜斋诗话笺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被引量:2
10
陈植锷.诗歌意象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0
1
莫先武.
历史小说理论研究的新突破——评蔡爱国《历史的表情——当代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与精神旨归》[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99-102.
2
李杳.
赏析高中课本中爱情诗歌的意象[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S3):157-159.
被引量:1
3
郭锐.
意象组合方式与表现蒙太奇[J]
.神州,2012(27):25-26.
被引量:2
4
李心释.
当代诗歌的意象问题及其符号学阐释途径[J]
.学习与探索,2013(7):121-125.
被引量:12
5
李庆龙.
义山诗与正中词心绪之比较论[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11):70-73.
6
严少玲.
“许浑千首湿”成因浅探[J]
.长安学刊,2014,0(3):47-49.
7
郭宁月.
纳兰性德词“秋意象群”解析[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0(10X):115-116.
被引量:1
8
郑子龙.
浅议宋词与后世读者的情感共鸣[J]
.长江丛刊,2016,0(32):7-7.
9
刘美.
宋词质朴之美的表现及与后世读者的情感共鸣[J]
.丝路视野,2017,0(7):37-38.
10
苏春燕.
情感与意象关系辨析及对诗歌教学的启示[J]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0(9):12-14.
1
屈平.
也谈英美诗歌的意象[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21(5):59-63.
2
高磊.
家与弄堂——《传奇》与《长恨歌》意象生成比较[J]
.文艺争鸣,2005(1):48-51.
被引量:4
3
王火根,董自厚.
“童趣”——《西游记》的审美品格[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3):17-19.
4
袁翔华.
试论华兹华斯诗歌意象生成的特点及其审美价值[J]
.滁州学院学报,2006,8(6):25-26.
5
王瑞振.
创作环境对《野草》“梦”的意象生成的影响[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9(9):96-97.
被引量:1
6
黄孝阳.
对小说的一点看法[J]
.黄河文学,2009(7):123-126.
7
秦晓梅.
李莺莺与尤三姐命运之比较[J]
.黑河学院学报,2011,2(3):94-97.
8
陈洪强.
我国现代体育文学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
.飞天,2011(18):22-23.
被引量:1
9
荣豫川.
音乐与文学:《诗经》的双重审美特质[J]
.语文建设,2013,0(12Z):53-54.
10
孙丽娜.
《诗经》的词句与音乐[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9):183-184.
被引量:1
芒种
2014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