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高职衔接专业课教材的设计——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立项教材——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系列教材为例,探讨了中高职衔接教材的开发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事项以及几点思考,为其他专业教材的开发提供思路。
作者
杨小军
机构地区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职业教育出版中心
出处
《无线互联科技》
2014年第6期261-262,共2页
Wireless Internet Technology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教材
五年制高职
分类号
TN0-4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宋秀玲,车军社.
试论中职与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有效途径——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5):65-67.
被引量:3
2
李海宗,陈磊.
德国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2012(9):100-102.
被引量:28
3
李季.
对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思考[J]
.商场现代化,2012(26):266-266.
被引量:3
4
庄小红.
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衔接的对策研究——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6):14-17.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陈爱国.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内涵及其可行性分析[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3(1):6-8.
被引量:12
2
左家哺,彭蝶飞,屈中正.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0(2):160-165.
被引量:10
3
姜大源.
德国教育体系的基本情况[J]
.职教论坛,2005,21(03S):62-64.
被引量:30
4
徐思成,李德明.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与沟通的研究[J]
.职教论坛,2005(06X):25-28.
被引量:21
5
姜大源 ,刘立新 .
(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BBiG)[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35):56-62.
被引量:77
6
韩培花,宋秀英,尹丽新.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35):113-114.
被引量:20
7
张家寰.
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31):37-39.
被引量:101
8
刘迎春,郁春兰.
中高职教育衔接现状及主要问题的思考[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6.
被引量:12
9
高育奇.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
.教育与职业,2007(21):58-59.
被引量:54
10
李海宗.高等职业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被引量:30
共引文献
39
1
方芝娟,蔡之青,陶渊博,徐培全.
中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一体化策略研究[J]
.科学咨询,2013(18):157-158.
被引量:1
2
陈海龙,张月娥.
德国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2(11):149-152.
被引量:1
3
陈计专.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会计专业教学标准设计[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6):88-90.
被引量:1
4
高明.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
.高等农业教育,2014(1):124-127.
被引量:23
5
周静.
对中高职文化基础课衔接的探索——以湖北省“知识+技能”机械类专业技能高考为例[J]
.职业教育研究,2014(3):25-27.
被引量:1
6
叶逢福.
德国职业教育的职业分层与学生分化态势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5):74-79.
被引量:2
7
徐光华,王丽娟.
中高职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探讨[J]
.无线互联科技,2014,11(8):239-239.
8
罗淑云.
借鉴国际经验构建我国职教课程体系的探讨[J]
.职业技术教育,2014,35(17):25-28.
被引量:6
9
石璟瑶.
主要发达国家与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比较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12):59-61.
被引量:4
10
陈天师.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进展[J]
.新课程研究(下旬),2015,0(1):43-44.
1
侯聪玲.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才智,2013(12):70-70.
2
许燕萍.
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内江科技,2013,34(5):179-179.
被引量:6
3
王槐生.
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08(A12):30-31.
被引量:2
4
TD—SCDMA技术拥有丰富频率资源用户己达25万户[J]
.电信快报(网络与通信),2008(11):47-47.
5
罗俊.
IPTV迎接“竞合”年[J]
.中国电信业,2010(10):50-52.
6
工业和信息化部称我国TD-SCDMA拥有丰富频率资源[J]
.电子知识产权,2008(11):2-2.
7
艾军.
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文教资料,2017(3):176-177.
8
郑丹.
“行校对接、园校共建、企校融通”人才培养机制下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探索与实践——以激光加工技术专业为例[J]
.中华少年,2017(3).
被引量:1
9
何金灿.
电子信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问题思考[J]
.才智,2016(15).
被引量:1
10
刘景霞,李家墅.
中高职衔接与传统人才分段培养方案的对比性研究——以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J]
.江苏科技信息,2015,32(6):8-9.
被引量:2
无线互联科技
201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