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创新型人才的素质模型构建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笔者从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意识素质、人格素质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结构,探索性地构建了创新型人才的素质模型,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作者
薛磊
窦德强
机构地区
兰州工业学院管理学院
出处
《甘肃科技纵横》
2014年第3期97-99,106,共4页
Scientific &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Gansu
基金
甘肃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素质模型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GS[2013]GHB0942)的阶段研究成果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素质模型
高等教育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89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胡锦涛.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J]
.辽宁科技参考,2006(2):1-1.
被引量:63
2
段晓红,张国民.
简论创新人才及品质特征[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223-225.
被引量:16
3
Drueker,RF.著,蔡文燕译.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被引量:1
4
金吾伦主编..当代西方创新理论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434.
5
杨宗仁,许鹏奎.
创造、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之辨析[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6(3):24-25.
被引量:14
6
彭宗样,徐卫,徐国权.大学生创造读本[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2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8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06-13.
被引量:46
2
[1]教育创新-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6-28.
被引量:1
3
[4]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N].科技日报,2002-07-03.
被引量:1
4
[8]Hebert,R. F. and A. N. Link,In Search of the Meaning of Entrepreneurship[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1989, (1).
被引量:1
5
陈双.
关于“创业教育”的话题——大庆怡园小学校长王庆会访谈录[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1998,0(6):4-6.
被引量:5
6
曹威麟,李德才.
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2(2):11-13.
被引量:58
7
邵文革,张志坚,唐建勋,吴飞良.
创业教育与创业型人才[J]
.教育与职业,2003(1):29-30.
被引量:28
8
张帆,张帏.
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
.中国人才,2003(8):7-10.
被引量:184
共引文献
89
1
董元篪.
关于创新教育的工作实践及发展思路[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3-5.
被引量:6
2
朱国清.
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创新发展初探[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13-116.
被引量:2
3
陈国金.
工科类大学生创新教学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3):95-97.
被引量:43
4
俞良早.
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1(5):24-25.
5
李树毅.
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与构建创新型国家[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1(3):53-57.
被引量:1
6
葛莉.
建国以来党的科技思想的发展脉络[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3):393-397.
被引量:6
7
卢光莉.
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
.大家,2012(18):182-183.
被引量:1
8
赵政一.
创造型人才的非智力因素探讨[J]
.沧桑,2007,0(4):128-129.
被引量:1
9
陈国金.
论创意训练与机械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63-66.
被引量:4
10
傅林,胡显章.
创新时代的大学文化创新[J]
.中国大学教学,2006(6):12-14.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3
1
刘琳琳.
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与路径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14,32(1):82-85.
被引量:31
2
鲁慧民,郭建伟,汤淼,宁静峰.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闭环反馈式控制模型研究[J]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6,33(2):108-111.
被引量:2
3
陈晶瑛.
基于人才素质模型构建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
.成才之路,2017,0(34):1-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张茹,王伟.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创新型人才开发[J]
.人力资源管理,2018,0(12):80-80.
1
周立军,赵普光.
素质模型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探析[J]
.科技信息,2010(9):132-132.
被引量:2
2
盛晓娟,张秋月,佘元冠,王道平.
基于智商—情商—逆商的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J]
.科技与经济,2011,24(3):75-79.
被引量:14
3
陈忠胜,黄丽娟,王建立.
基于岗位素质模型的专业核心课程开发[J]
.湖南教育(D版),2015,0(12):54-57.
4
修俊雅,翟泽玲,杨秀峰,张明如.
关于构建大学生创新求实人格素质的理论思考[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6(2):105-107.
5
袁力.
以教学范式改革推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建设[J]
.中国科技纵横,2010(24):186-186.
被引量:3
6
王淑英,于同泉,杨柳,路苹.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探析[J]
.分析仪器,2008(6):71-74.
被引量:8
7
王翔.
会展业中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J]
.天津科技,2013,40(4):71-72.
8
贡清雷.
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
.高校招生(理论研究),2010(2):55-55.
被引量:1
9
乐爱国.
试论中国古代科技的儒学化特征[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3(6):21-24.
被引量:4
10
朱少均.
略论社会科学在自然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中的作用[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4):1-4.
被引量:2
甘肃科技纵横
201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