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媒体语境下女性媒介话语权的缺失、异化及建构
被引量:
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建构女性话语权,是男女平等的重要标志之一,女性媒介话语权就是女性利用传播资源表达自我主体意识的权力。新媒体时代,女性媒介话语权不仅缺失,而且还存在异化现象。女性媒介话语权建构的路径主要有:增强社会性别平等观念,唤起女性自我主体意识觉醒;提高媒介素养,完善媒介监测机制;培养女性意见领袖作用,提升女性参与网络公共领域的主动性。
作者
张文鸯
机构地区
宁波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32,共4页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新媒体
女性媒介话语权
社会性别观念
媒介素养
意见领袖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131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48
参考文献
6
1
李静宇,高雪.
新媒体语境下公众媒介素养的提升途径[J]
.新闻世界,2013(6):198-199.
被引量:3
2
陈力丹.
关于媒介素养与新闻教育的网上对话[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2):12-17.
被引量:33
3
江澄.
微博中女性话语权表达的现状与展望——以新浪微博“名人影响力榜”为例[J]
.东南传播,2013(7):81-83.
被引量:3
4
尚晓援编著..冲击与变革 对外开放中的中国公民社会组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56.
5
李琦著..传媒与性别 女性媒介的传播社会学阐释[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99.
6
叶晖..大众传媒中女性的“在场”与话语困境[D].浙江师范大学,2005: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吴敏.
新媒体使用者媒介素养缺失探析[J]
.东南传播,2011(6):85-87.
被引量:6
2
张苑琛.
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研究的转向[J]
.探索与争鸣,2011(8):71-73.
被引量:34
3
肖国飞.
新媒介环境下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公众参与:路径选择与效能抑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6):157-161.
被引量:7
4
王静梓.
新媒体时代受众媒介素养提升之道[J]
.东南传播,2012(9):114-115.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36
1
陶文静,李双龙.
记者也要学习心理调适的知识——著名心理学专家徐俊冕教授谈采访地震记者的心理健康[J]
.新闻大学,2009(1):91-95.
被引量:3
2
王萌,李瑞琼.
网络论坛传播下女性话语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金田,2012(7):337-337.
被引量:2
3
赵敏.
新闻专业大学生必须加强媒介素养教育[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5):117-120.
4
宋素红,杨曦.
新媒介环境中的女性话语权[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22(5):70-74.
被引量:22
5
张景龙.
少数民族地区媒介素养的文化思考[J]
.当代传播,2011(3):121-123.
被引量:3
6
吴建新.
肝炎患者凝血因子的检测与分析[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22(2):284-285.
被引量:3
7
彭兰.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三种媒介素养及其关系[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2(3):52-60.
被引量:221
8
王东林.
电视传播中的媒介素养教育[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12):59-60.
9
王英,蔡林,刘何雁.
传媒人媒介素养研究[J]
.青年记者,2014(10):58-59.
10
朱锋刚,李莹.
权利、伦理与权力——媒介伦理的哲学基础探析[J]
.前沿,2014(9):50-5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31
1
宋晓英.
论海外华人女作家的网络写作[J]
.河北学刊,2007,27(3):156-158.
被引量:2
2
江澄.
微博中女性话语权表达的现状与展望——以新浪微博“名人影响力榜”为例[J]
.东南传播,2013(7):81-83.
被引量:3
3
杨纪平.
论欧美网络女性主义思潮[J]
.小说评论,2010(S2):264-266.
被引量:1
4
张敬婕.
网络与性别研究的新议题[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17(5):43-51.
被引量:5
5
沈美华.
传媒工作者社会性别观念和行为取向调查及对策的战略思考[J]
.妇女研究论丛,2002(2):47-51.
被引量:16
6
宋红.
电视女性节目与超性别视角[J]
.当代电视,2006(1):64-65.
被引量:4
7
刘利群,王琴.
构建媒介与女性和谐发展之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教席北京国际论坛”综述[J]
.妇女研究论丛,2006(2):67-69.
被引量:2
8
程洁.
试论新旧媒介的划界[J]
.国际新闻界,2006,28(5):40-43.
被引量:14
9
潘萍.
论互联网与性别平等[J]
.浙江学刊,2006(6):205-209.
被引量:7
10
谭琳.
构建先进性别文化的国家责任[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1):12-15.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4
1
董小玉,洪亚星.
农村留守妇女的媒介形象建构[J]
.当代传播,2015(3):25-27.
被引量:9
2
李翠芳.
现代都市剧中的两性伦理与婚姻格局——电视剧《我爱男保姆》的现实启示[J]
.中国电视,2016(9):38-41.
被引量:1
3
马川.
性价值观视角下女性网络红人现象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16(11):12-17.
被引量:7
4
胡泳,陈秋心.
弥合鸿沟:重思网络传播的“去区隔效应”[J]
.新闻界,2019(6):30-38.
被引量:14
5
张航.
被遮蔽的“需求”:公众议题中女性生理健康话语权的缺失[J]
.新闻前哨,2020(4):94-96.
被引量:5
6
王依睿.
从传播学角度看社交媒体女性歧视现象[J]
.视听,2020(7):185-186.
被引量:2
7
周冬,任润蕾,李本乾.
通识使之然耳:新媒体改善居民性别观念效果研究[J]
.经济学报,2021,8(3):199-223.
被引量:5
8
孟繁婷.
《女人的碎片》:从潜意识到显意识的女性独立意识觉醒[J]
.电影文学,2022(7):150-152.
9
方之衍.
新媒体与女性研究的热点、脉络与趋势——基于CNKI核心数据库257篇文献的计量分析[J]
.新闻知识,2022(1):55-62.
被引量:2
10
付佳,赵树旺.
网络媒介中女性阶层固化现象研究[J]
.新闻爱好者,2022(6):35-3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8
1
张思雨,刘鸣筝.
农村地区老年人数字融入困境与路径分析[J]
.中国发展,2021,21(3):66-71.
被引量:12
2
李多,彭兰.
2019年中国新媒体研究的八大议题[J]
.全球传媒学刊,2020(1):15-36.
被引量:20
3
敖子棋.
社交媒体中的女性健康知识生产与话语实践[J]
.传媒论坛,2022,5(23):38-40.
被引量:2
4
陈红梅.
我国农村留守妇女媒介形象的呈现与建构[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3):88-91.
被引量:1
5
李翠芳.
都市情感剧的伦理重建与表达限度[J]
.中国电视,2017(9):44-48.
被引量:1
6
马中红.
文化政治成为学术焦点,研究方法亟待与时俱进——2016年青年亚文化研究论略[J]
.青年探索,2017(6):71-81.
被引量:6
7
杨江华.
从网络走红到网红经济:生成逻辑与演变过程[J]
.社会学评论,2018,6(5):13-27.
被引量:46
8
马川.
“开放”的性行为与被规训的身体[J]
.中国青年研究,2019(4):13-19.
被引量:2
9
黄艺.
抖音“网红”女主播形象建构探析[J]
.锋绘,2019,0(6):22-23.
10
王思聪.
微博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现象[J]
.新媒体研究,2019,5(12):111-112.
被引量:1
1
晏雪菲.
中国女性广播内容研究[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3(6):262-262.
2
龙高平.
民生新闻的公众话语权建构[J]
.新闻传播,2014(3):261-261.
3
石坚,杜伟泉.
全球传播中的中国话语权建构[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31(5):155-157.
被引量:4
4
赖谦进.
广播百年话“非常”——对新时期女性参与广播发展的思考[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12):40-41.
5
任豪栋.
微博:图书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4):116-120.
被引量:9
6
翟亚夫.
微传播时代的文化特质与发展思考[J]
.戏剧之家,2015(15):260-262.
被引量:2
7
刘幼春.
网络媒体中信息的由下至上传播类型初探[J]
.戏剧之家,2016(16):289-289.
8
武继山.
关于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思考[J]
.情报资料工作,2005,26(2):68-70.
被引量:86
9
宋玢璐.
影视剧对社会性别观念的正面建构——从受众接受的角度[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14-15.
被引量:2
10
谢庆.
2011十佳浙商财智女人[J]
.浙商,2012(5):90-91.
新闻界
201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