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弥合鸿沟:重思网络传播的“去区隔效应”
被引量:
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互联网进入中国25年之际,本文选取媒介介质、文化空间、社会分层、社会行动四个角度进行探讨,回顾互联网在降低信息门槛、展示多元生态、消除社会区隔、激发社会行动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从而映射互联网本体的演变及其社会影响的变迁,并进一步对中国网络传播进行阶段性的反思和总结。
作者
胡泳
陈秋心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0-38,共9页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中国互联网
社会区隔
网络传播
数字鸿沟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11
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1635
同被引文献
284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17
参考文献
34
1
杜骏飞.
丧文化:从习得性无助到“自我反讽”[J]
.编辑之友,2017(9):109-112.
被引量:71
2
刘谦,陈香茗.
微信中的生命时间——对大学生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数字鸿沟研究的一个维度[J]
.社会学评论,2017,5(2):86-96.
被引量:12
3
郭小安,杨绍婷.
网络民族主义运动中的米姆式传播与共意动员[J]
.国际新闻界,2016,38(11):54-74.
被引量:76
4
张硕.
中国城市老年人电脑/互联网使用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北京市朝阳区的调查[J]
.国际新闻界,2013,35(7):51-61.
被引量:40
5
陈彧.
共享仪式与互赠游戏--以百度贴吧为例的虚拟粉丝社群研究[J]
.当代传播,2013(6):27-29.
被引量:25
6
丁未,田阡.
流动的家园:新媒介技术与农民工社会关系个案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16(1):61-70.
被引量:63
7
胡泳.
互联网并不是性别中立的——谈网络公共空间中的性别问题[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21(12):54-62.
被引量:18
8
宋红岩.
“数字鸿沟”抑或“信息赋权”?——基于长三角农民工手机使用的调研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6):132-137.
被引量:22
9
周葆华,吕舒宁.
上海市新生代农民工新媒体使用与评价的实证研究[J]
.新闻大学,2011(2):145-150.
被引量:79
10
常江.
以先锋的姿态怀旧:中国互联网文化生产者的身份认同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15,37(5):106-124.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411
1
黄少华,沈洪成.
虚拟社区中的权力关系——以“中穆社区”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5):73-78.
被引量:5
2
李钰.
媒介逼视下的2007之乱象分析——以“重庆最牛钉子户”、杨丽娟追星事件以及华南虎事件报道为例[J]
.东南传播,2007(12):49-50.
被引量:4
3
江澄.
微博中女性话语权表达的现状与展望——以新浪微博“名人影响力榜”为例[J]
.东南传播,2013(7):81-83.
被引量:3
4
丁未,张国良.
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6):11-16.
被引量:40
5
周国韬.
习得性无力感理论再析[J]
.心理科学,1994,17(5):297-301.
被引量:44
6
李培林.
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
.社会学研究,1996(4):42-52.
被引量:784
7
孙立平.
“关系”、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J]
.社会学研究,1996(5):22-32.
被引量:379
8
张慧瑜.
“反”体制的想象与共谋[J]
.南风窗,2010(3):89-91.
被引量:1
9
邱泽奇,范志英,张樹沁.
回到连通性——社会网络研究的历史转向[J]
.社会发展研究,2015,2(3):1-31.
被引量:37
10
陶建杰.
大众传媒对民工观念的影响力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11(2):10-15.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1635
1
冯耀云.
双向国家解释框架下的农民权利逻辑——以东北地区N县H镇S村为例[J]
.政治人类学评论,2020(1).
2
刘怡然,刘娜娜(校译).
匮乏阈限内的政府默许:个体弈争模式——以A市B区L庄城中村为例[J]
.政治人类学评论,2019(2):57-113.
3
朱今.
借助自媒体提升高校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力[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4):39-41.
被引量:2
4
刘俊,何天平.
影视艺术符号的新媒体化研究——基于电视剧表情包符号传播的探析[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8(3):288-302.
被引量:1
5
杨绍婷,郭小安.
环境维权中的图像转向与共意动员[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8,0(3):172-183.
6
黄华,鲁奇放,王雨婷.
新媒体的“导航”和中国内地同人文化的互联网生存[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4(2):24-42.
7
乔同舟,李春柳.
何以为用:智能手机使用与乡村老年女性数字贫困研究[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2(1):62-81.
8
沙垚.
文化治理:一种整体性的乡村治理观[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2(1):45-61.
被引量:6
9
杨莉明,徐智.
信息接触对中老年群体防疫行为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模式的研究[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1(4):48-68.
被引量:1
10
周海涵.
人际维系与群体构建:“艾滋人群”线上社区的情感交往[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1(3):159-177.
同被引文献
284
1
靳永爱,刘雯莉,赵梦晗,王东晖,胡文波.
短视频应用平台的使用与中老年人生活——基于专项调查的探索性研究[J]
.人口研究,2021,45(3):31-45.
被引量:49
2
崔保国,刘金河.
论网络空间中的平台治理[J]
.全球传媒学刊,2020,7(1):86-101.
被引量:30
3
常江,田浩.
生态革命:可供性与“数字新闻”的再定义[J]
.南京社会科学,2021(5):109-117.
被引量:64
4
刘立光.
精神健康能否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兼论社会互动的中介效应[J]
.科学.经济.社会,2021,39(4):56-68.
被引量:3
5
霍明奎,蒋春芳.
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政务微信平台用户互动意愿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J]
.电子政务,2020,0(3):110-120.
被引量:18
6
信险峰.
原始回归与个体重塑:智能媒体传播的进阶与影响[J]
.北方传媒研究,2020(5):29-34.
被引量:2
7
金文朝,金锺吉,张海东.
数字鸿沟的批判性再检讨[J]
.学习与探索,2005(1):33-38.
被引量:43
8
布迪厄,朱国华,范静哗.
纯粹美学的社会条件——《区隔:趣味判断的社会批判》引言[J]
.民族艺术,2002(3):16-22.
被引量:39
9
韦路,张明新.
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13(4):43-53.
被引量:259
10
薛伟贤,王涛峰.
“数字鸿沟”研究述评[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190-193.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4
1
张思雨,刘鸣筝.
农村地区老年人数字融入困境与路径分析[J]
.中国发展,2021,21(3):66-71.
被引量:12
2
李多,彭兰.
2019年中国新媒体研究的八大议题[J]
.全球传媒学刊,2020(1):15-36.
被引量:20
3
顾辉.
新媒体“阶层固化”舆论传播的特征及其治理[J]
.江淮论坛,2020(3):137-144.
被引量:6
4
刘义军,周升扬.
身份认同的趣缘群体话语传播策略——基于B站恶搞视频评论区的文本分析[J]
.当代传播,2020(6):91-93.
被引量:11
5
汪旭晖,乌云,卢星彤.
融媒体环境下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现代治理模式研究[J]
.财贸研究,2020,31(12):72-84.
被引量:16
6
潘曙雅,邱月玲.
“银色数字鸿沟”的形成及弥合--基于2001-2019年的文献梳理和理论透视[J]
.新闻春秋,2021(1):27-33.
被引量:38
7
张茹楠,张敬.
新媒体视域下对老年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1(7):195-196.
8
林可.
媒介融合型家庭的教育建构--消弭数字代沟、文化区隔与价值冲突[J]
.中华家教,2021(3):84-89.
被引量:2
9
陈小燕.
媒介可供性视角下江南文化的融媒体传播[J]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1):64-70.
被引量:2
10
王渊博,邓万金.
全国青少年无人机赛事的SWOT及发展策略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1):104-109.
二级引证文献
117
1
张旭阳,宋黎,印闯.
老年人与新媒体国际研究进展、主题及特点——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J]
.新媒体研究,2023,9(18):1-8.
2
鲁晓明,洪嘉欣.
数字化与老龄化耦合视域下老年人权益保护[J]
.数字法治,2024(1):54-67.
3
杜鹏,韩文婷.
互联网与老年生活:挑战与机遇[J]
.人口研究,2021,45(3):3-16.
被引量:122
4
韩艺,冯一峰,方明明.
VR技术在网络直播领域的应用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2020,41(13):200-201.
被引量:2
5
降帅杰.
疫情中旅游直播的传播特点及影响[J]
.新闻论坛,2020,34(4):30-32.
被引量:12
6
谢慧.
银发人群在抖音短视频App中的在场感探究[J]
.科技传播,2020,12(17):143-145.
被引量:4
7
柳丹.
主流媒体在网络直播中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以“县长带你买好货”系列活动为例[J]
.东南传播,2020(9):46-47.
被引量:2
8
肖迎春.
公共空间视域中的自媒体民主参与研究[J]
.长治学院学报,2020,37(6):55-59.
9
关千浩,刘健彬,黄毓莹.
创作激励、市场竞争与自媒体知识产权产出--基于B站“新星计划垂直赛道”创作激励政策的实证分析[J]
.价值工程,2021,40(3):63-69.
10
王润丰.
浅谈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以及融合路径[J]
.中国地市报人,2021(6):61-62.
被引量:1
1
刘新航.
用好融合手段提升新闻影响力[J]
.中国广播,2018(8):94-94.
2
陈思.
微传播时代微信公众号广告营销策略分析[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0(38):116-116.
被引量:3
3
徐一超.
论艺术博物馆“公共性”的张力[J]
.美育学刊,2018,9(3):38-49.
被引量:4
4
梁心悦,张希晨.
依托社区的商业混合型养老设施研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2):111-112.
5
荆江.
让中国声音在世界有效传播——浅谈关于对外传播工作的若干思考[J]
.传媒论坛,2019,2(6):91-91.
6
朱国亮.
融媒体时代编辑记者的机遇与挑战[J]
.中国编辑,2019(4):43-47.
被引量:15
7
王海飞.
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下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相关问题思考——基于河西走廊各民族移民定居后的发展实践[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7(2):118-124.
被引量:7
8
马力,姜倩.
明清之际工艺雕刻的兴盛及其审美特征的新显[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1):44-45.
被引量:1
9
王路晨.
见证历史——论《秘密手稿》中的创伤叙事[J]
.外国语言与文化,2019,0(1):18-29.
10
姚伟,吴莎.
耕地经营权流转与农村新型无业人口消解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1):12-18.
新闻界
201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