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涂尔干到马塞尔·莫斯——社会何以可能——以《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和《礼物》为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涂尔干和莫斯在《宗教生活》和《礼物》中都关注到了社会学的经典议题——社会秩序何以可能的问题,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们都关注到了社会事实的强制性特征,但在社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表现出差异:前者更多展现的是宏观社会事实的整体性,而后者则向我们展示了微观社会生活的"总体性社会事实"。可以说,后者对前者做了经验性的简答。二者从不同维度回答了社会秩序建构的可能性问题。
作者
赵素燕
机构地区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43-46,共4页
Journal of Chang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关键词
强制性
集体意识
礼物交换
总体性呈献
分类号
B920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涂尔干;渠东;汲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2
马塞尔?莫斯;汲喆.礼物[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
1
汲喆.
礼物交换作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J]
.社会学研究,2009(3):1-25.
被引量:80
2
支运波.
人类学:巴塔耶通往莫斯的桥梁[J]
.青海民族研究,2010,21(4):25-31.
被引量:1
3
龙飞俊.
牺牲作为礼物——读莫斯的《礼物》[J]
.西北民族研究,2012(2):152-15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张露.
从礼物交换看马塞尔·莫斯的交流传播观[J]
.今传媒,2015,23(5):141-14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吴寒婵.
侗族地区乡村酒宴的人类学研究——以贵州省黎平县黄岗侗寨为例[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7,9(1):118-121.
被引量:2
2
丰滢.
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礼物交换思想”——读马塞尔·莫斯的《礼物》[J]
.西部广播电视,2022,43(15):93-95.
1
汲喆.
礼物交换作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J]
.社会学研究,2009(3):1-25.
被引量:80
2
柯晓岸.
《礼物》:送你人生最珍贵的礼物[J]
.中国科技财富,2005(7):77-77.
3
那海.
康有为是变法先锋还是欺世骗子[J]
.文史天地,2008(6):4-9.
4
谢新华.
宗教研究范式的比较:社会事实与经验宗教[J]
.民族论坛,2011(7X):83-88.
5
赵素燕,刘雪菊.
社会秩序的建构模式——以《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为例[J]
.社科纵横,2013,28(8):121-123.
6
刘雪婷.
礼物之灵与《礼物》之灵[J]
.西北民族研究,2006(2):189-193.
7
季媛媛.
对中国儒家传统社会中“礼”背后意义的理解——莫斯《礼物》一书读后感[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6(4):393-394.
8
陈斌.
赋予信仰以自由——评德沃金《没有上帝的宗教》[J]
.读书,2016(6):119-124.
被引量:1
9
李慧青.
马尔库塞科技异化思想的现代性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2012(1):36-38.
被引量:4
10
时间的魔力[J]
.知识窗(教师版),2006(11):7-7.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