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化与科技互动的历史形式和未来趋势 被引量:2

The Future Trend and Historical Forms of Cultural and Technological Interaction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文化与科技互动的形式大致经历了共生、分离、融合等阶段。在石器时代,文化与科技均产生于人类直接的劳动实践,两者互生共存;从青铜时代开始,文化、技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走向分离,相互之间的影响并不明显;到近代之后,西方率先完成了文化与科技的初步融合,并随后出现了西方科技对民族国家文化的融合过程;20世纪中后期以来,文化与科技之间出现了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形式。而这一最新形式的未来发展趋势就是:文化内容和形式更加信息化、文化经济更加产业化、科技发展更加人文化。 The future trend and historical form of cultural and technological interaction have gone through symbiosis, sep- aration, integration phases. In the Stone Age, culture and technology generate in the direct human labor practices. From the Bronze Age, the relation between cultural and technical is not obvious. Since the late 20th century, there emerge the new forms about the interactive. And the latest form is: cultural content and form to be more information, cultural econo- my to be more industrial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o be more human cuhure.
作者 黄韫宏
出处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1-14,共4页 Journal of Guiy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项目编号:11bks014)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文化科技 融合发展 信息时代 互动 cultur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age interactiv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吕世荣.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M]{H}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16-20. 被引量:1
  • 2蔡运龙.现代中国文化和科技是中西文化科技交融的结果[A]{H}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9. 被引量:1
  • 3姜振寰.科学技术史[M]{H}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70-120. 被引量:1
  •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教育科技司;中国科学技术成果管理研究会文化专业分会.中国文化科技志(1978-1998)[M]{H}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87-231. 被引量:1
  • 5黄韫宏.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J].新疆社科论坛,2012(2):85-89. 被引量:3
  • 6李健珊;李洪涛.世界科技文化史[M]{H}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3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6

  • 1李丹:《25.8%增速是怎样实现的》[N],《经济日报》2011年10月8日,第1版. 被引量:1
  • 2姜靖:《3D频道来了,您准备好了吗?》[N],《科技日报》2011年12月10日,第4版. 被引量:1
  • 3盛利:《今年我国3G用户将超1.2亿》[N],《科技日报》2011年4月28日,第1版. 被引量:1
  • 4陈文武:《我国微博客用户已超3亿》[N],《科技日报》2011年11月23日.第3版. 被引量:1
  • 5柳斌杰:《抵制垃圾文化,保护民族优秀传统》[D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theory.people.corn.en/GB/148980/16290160.html,2011年11月17日. 被引量:1
  • 6《信患传播加速,国际文化传播更应平等均衡》[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11月17日,第8版. 被引量:1

共引文献2

同被引文献22

  • 1孙德忠.论科技文化生成和发展的社会条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0(2):179-183. 被引量:7
  • 2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 被引量:2
  • 3李醒民.《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两种文化汇流和整合的途径》,《光明日报》,2004年6月1日. 被引量:3
  • 4摩尔根:《古代社会》,杨东莼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第1127页. 被引量:1
  • 5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被引量:2
  • 6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被引量:1
  • 7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被引量:1
  • 8《鲁迅全集》,第六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被引量:1
  • 9普列汉诺夫.《论艺术》,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3. 被引量:1
  •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