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常州市三大产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加严峻。本文根据1998—2011年常州市三大产业GDP与就业人数的统计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计算各大产业的就业吸纳弹性和三大产业的比较劳动率,围绕常州市三大产业的生产总值对各产业的就业人数的作用进行分析,为发展相关产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一定依据,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促进大学生及时、充分、顺利就业。
作者
张燕玲
张卜元
王京
范琴
机构地区
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
出处
《现代商业》
2013年第36期48-49,共2页
Modern Business
关键词
三大产业
就业弹性
就业人数
GDP比较劳动生产率
分类号
F4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5
1
刘军丽.
我国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与就业弹性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9,25(9):92-94.
被引量:28
2
史菡子.常州人2012年“生活开销”近1 405亿元[N]常州晚报,2013.
被引量:1
3
李春华,吕芳,许小静.
辽宁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时空变化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3(3):148-150.
被引量:1
4
肖六亿.
“无就业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实证检验[J]
.统计与决策,2008(18):119-122.
被引量:7
5
欧阳旭.
江苏省第三产业就业吸纳弹性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2006(10):38-41.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蔡昉,都阳,高文书.
就业弹性、自然失业和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显性就业?[J]
.经济研究,2004,39(9):18-25.
被引量:332
2
郭文杰,余瑞祥.
湖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测度[J]
.统计与决策,2005,21(02X):65-67.
被引量:6
3
李俊锋,邹红美.
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5,21(04S):45-46.
被引量:9
4
蒲艳萍.
有效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协整检验[J]
.人口与经济,2006(1):55-59.
被引量:21
5
UNDP.Human Development Report[M].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被引量:1
6
胡鞍钢.
中国就业状况分析[J]
.管理世界,1997,13(3):36-54.
被引量:175
7
张晓旭.
中国地区差距: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及政策含义[J]
.求索,2007(12):13-15.
被引量:4
8
周其仁.
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J]
.管理世界,1997,13(5):81-101.
被引量:236
9
许文苹,金浩.
中国27省4直辖市二元经济及发展水平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37(5):54-59.
被引量:2
10
谌新民.
当前的结构性失业与再就业[J]
.经济学家,1999(4):52-57.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41
1
胡荣,陈圻,袁鹏.
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25-30.
被引量:11
2
王军.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
.特区经济,2009(11):172-174.
被引量:1
3
张呈琮,杨忠敏,张健.
就业高峰下的政策选择[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1):50-53.
被引量:2
4
史常亮,金彦平.
广西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协整研究[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2(4):72-76.
被引量:1
5
孙婕.
我国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J]
.知识经济,2010(21):8-8.
6
朱国敏.
福建省第二产业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60-63.
被引量:2
7
沈琴琴.
劳动者就业权益实现问题研究——关于提升就业质量的思考[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32(3):42-49.
被引量:4
8
王忠平,史常亮,邹昊.
江苏省就业人数与三大产业产值关系实证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11,30(5):63-68.
被引量:2
9
张维贵,张宏丽,张洁.
无就业增长背景下构建和谐重庆对策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3):244-249.
10
唐鸿铃,孙鑫.
重庆农村劳动力产业间转移分析[J]
.中国经贸导刊,2011(16):38-39.
同被引文献
3
1
章晓英,游玲环,赵祁.
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关系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30(9):45-50.
被引量:4
2
高文娜.
西安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4):29-30.
被引量:3
3
陈菡彬,冯雪镕.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联分析[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4):30-3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马斐斐.
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6):20-2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周琪珺,唐凌飞.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耦合协调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
.江苏商论,2021(7):135-138.
被引量:2
2
翟羽佳.
京津产业转移背景下河北省农民工就业路径选择探究[J]
.价值工程,2021,40(34):13-15.
被引量:1
3
普家全,李宏,冯韬.
云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关系研究[J]
.广东蚕业,2022,56(7):81-84.
4
廖婉宏,刘倩倩.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发展对比分析——以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
.现代管理,2021,11(7):774-785.
1
陈雪梅,姜鹏.
试论广东工业产业结构的竞争力——兼与浙、苏、鲁三省的横向比较[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34-39.
被引量:2
2
卢凤君,何发.
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劳动生产率的特征及量化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1997(1):24-27.
被引量:1
3
卢罡.
铁岭市农业产业结构效益研究[J]
.中国电子商务,2011(3):225-226.
4
王少东,张国霞.
新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非农化问题的思考[J]
.美中经济评论,2003,3(11):45-49.
5
周菁.
论WTO框架下我国农民收入问题[J]
.农村经济,2001(9):1-3.
6
裴勇.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光明前景探析[J]
.管理观察,2012(11):176-176.
7
许经勇.
当前困扰我国“三农”问题的症结[J]
.江苏经济,2003(3):9-10.
8
刘敏.
透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J]
.今日科苑,2010(10):31-31.
被引量:1
9
李伟庆.
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理研究[J]
.科技视界,2015(16):14-14.
被引量:4
10
居占杰.
农业比较利益偏低的原因及对策[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6(3):20-24.
被引量:1
现代商业
2013年 第3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