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6-39,共4页
Economic Review
参考文献5
-
1[美]科斯.《生产的制度结构》,见《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讲演集(1987-1992)》.153,15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被引量:1
-
2[美]科斯:《社会成本问题》,见《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20页. 被引量:13
-
3[法]巴师夏.《和谐经济论》,中文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被引量:1
-
4杨秋宝.马克思的产权理论论纲[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8(3):28-36. 被引量:7
-
5[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文版,326,327,32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8
-
1王利平.关于“产权”理论研究综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1(S1):78-80.
-
2孟祥林.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体系分析与现实思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11. 被引量:1
-
3孟祥林.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体系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65-69. 被引量:3
-
4安健.我国国有医院产权改革若干理论问题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6):5-7.
-
5梁志文.论滑稽模仿作品之合法性[J].电子知识产权,2006(4):11-15. 被引量:28
-
6常青.论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法经济学的视角[J].电子知识产权,2006(7):24-27. 被引量:5
-
7常青.论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法经济学的视角[J].法学杂志,2006,27(6):103-105. 被引量:9
-
8康纪田.探索外在性限制物权利用的宪政走向[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3):49-54. 被引量:1
-
9易继明,杨素娟.科学技术进步法的配套立法问题──对科学技术进步法与其他基本法的关系的解读[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5(1):122-127. 被引量:5
-
10应飞虎.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研究[J].社会科学,2013(3):81-87. 被引量:41
同被引文献21
-
1牛福增.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若干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7,49(5):4-8. 被引量:5
-
2尹德洪.马克思产权理论和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比较[J].现代经济探讨,2007(1):44-46. 被引量:4
-
3吴易风.产权理论: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J].中国社会科学,2007(2):4-18. 被引量:99
-
4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被引量:2
-
5马克思愚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被引量:1
-
6乔治·J.施蒂格勒.价格理论[M].李青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被引量:1
-
7R.H.Coase.The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vol. II ,October. 1959. 被引量:1
-
8富鲁普顿 佩杰维奇.产权与经济理论,近期文献慨览.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2,(1). 被引量:1
-
9[美]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180. 被引量:34
-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被引量:5163
二级引证文献8
-
1赵强.中西方视角下马恩所有制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科技博览,2016,0(2):329-329.
-
2黄文义.西方产权范畴与马克思产权范畴的比较——基于我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视角[J].三明学院学报,2018,35(1):1-7.
-
3李祎恒.农业基础设施产权问题的“本”与“末”——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例[J].法学论坛,2018,33(2):101-108. 被引量:5
-
4杨继国,黄文义.“产权”新论:基于“马克思定理”的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7(12):5-14. 被引量:11
-
5袁业虎,汤晟.基于专用性投资与公共产权视角的政府资产逻辑界定[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1-2. 被引量:1
-
6阮小葭,彭朝晖.高等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理论探析[J].高教论坛,2020,0(1):53-56. 被引量:2
-
7汤晟.政府资产的确定逻辑与实施路径界定——基于中国特色公共产权视角[J].财会通讯,2020(7):156-159.
-
8王煦樟,黎春林.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研究——基于组织学视角[J].西藏发展论坛,2024(6):10-15.
-
1余斌.科斯理论批判[J].海派经济学,2004,2(4):146-151. 被引量:1
-
2王孟山.科斯理论新解(之二)——关于企业成本和社会成本的界定及其产生的原因[J].全国商情,2010(3):128-131. 被引量:1
-
3卢栎仁.科斯与科斯理论[J].产权导刊,2009(10):74-76. 被引量:4
-
4卢栎仁.阿尔钦—科斯理论的推广者[J].产权导刊,2009(11):72-74.
-
5黄少安,刘阳荷.科斯理论与现代环境政策工具[J].学习与探索,2014(7):93-98. 被引量:2
-
6程恩富.为什么要系统批评张五常教授—海派与港派经济学家之争[J].经济研究资料,2002(12):24-26.
-
7俞继灿.国外环境污染成因的经济学研究述评[J].广州环境科学,1997,12(4):8-11.
-
8王孟山.科斯理论新解(之一)——交易成本的界定及其与价值理论的关系[J].全国商情,2010(2):132-133. 被引量:2
-
9陈郁.寻求生产的制度结构——关于科斯和“科斯定理”[J].经济研究,1991,26(9):23-29. 被引量:5
-
10张金环.新制度经济学派述评[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1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