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理性启蒙与现代性道德的重建——后形而上学视域下道德的“第三条道路”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人类理性的启蒙过程被康德诠释为个体从受监护的不自由状态中走出,进而恢复自我决断与规定他者之能力的解放过程。康德这里的假设十分清楚,那就是理性乃是人先天具有但却被蒙昧与懒惰遮蔽的能力。按照哈贝马斯的分析,经过语言学洗礼的现代性社会已然步入后形而上学语境,在此时代背景下,理性诉诸整体性诉求的人之能力观念不可避免地分化为不同领域的合理性论证,理性的宏大叙事再也无力肩负起为"良善生活"进行奠基的使命,圣者与智者的道德生活也因而失却其典范意义。但在哈贝马斯看来,这并不代表经验道德的渐盛与理性道德的式微。在后形而上学语境下,理性依然可以凭借其超越能力为道德提供一个普遍性答案。只是,理性在这里再也不是那种自我设定以及规定他者的超验能力,如此一来,道德也就在改铸之后的理性概念之下重新回归生活世界,从而在共识意义获得一个基于语言沟通的、主体间性的后形而上学道德结构。
作者 陈太明
出处 《江汉学术》 2013年第5期122-128,共7页 JIANGHAN ACADEMIC
基金 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商谈伦理学‘道德可证立性’概念的诠证逻辑"(yzc1202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汉娜·阿伦特;等;孙传钊.耶路撒冷的艾希曼[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被引量:1
  • 2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功利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被引量:1
  • 3康德;苗力田.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4. 被引量:1
  • 4哈贝马斯;曹卫东.后形而上学思想[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 5Habermas,Christian Lenhardt,Shierry Weber Nicholsen. Moral Consciousness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M].Cambridge,MA:The MIT Press,1995. 被引量:1
  • 6康德.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A]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被引量:1
  • 7Michel Foucault,Robert. What is Enlightenment.[A].New York:The New Press,1997. 被引量:1
  • 8齐格蒙?鲍曼;杨渝东.现代性与大屠杀[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被引量:1
  • 9傅永军.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被引量:1
  • 10哈贝马斯;曹卫东.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42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2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