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证据客观性辨析——以证据概念大辩论为主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概念和属性是理论研究中一对不可分割的范畴。在我国证据法理论体系中,证据的客观性问题体现着人们对证据是否是事实,是否具有"真""假"属性的理解,也体现着人们对证据与证明对象间关系的认识。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区分证据客观性的内涵是可取的,而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不同层面看待证据的客观性问题,则会在根本上颠覆对于证据乃至证据属性的理解。证据法体系要求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待上述问题。
作者
阚道祥
机构地区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出处
《研究生法学》
2013年第3期40-49,共10页
Graduate Law Review
关键词
证据
客观性
事实
真实
认识论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0
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29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2
1
张继成.
命题获得证据地位的内在逻辑[J]
.中国法学,2011(4):63-77.
被引量:11
2
王俊民.
论证据意义上的事实[J]
.证据科学,2010,18(6):662-670.
被引量:3
3
周洪波.
修正的事实说:诉讼视野中的证据概念新解[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28(2):88-100.
被引量:25
4
宋振武.
传统证据概念的拓展性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2009(5):141-153.
被引量:16
5
龙宗智.
“大证据学”的建构及其学理[J]
.法学研究,2006,28(5):82-98.
被引量:83
6
张继成.事实、命题与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1(05)
被引量:1
7
汤维建.
关于证据属性的若干思考和讨论——以证据的客观性为中心[J]
.政法论坛,2000,18(6):127-139.
被引量:101
8
何家弘.
让证据走下人造的神坛——试析证据概念的误区[J]
.法学研究,1999,21(5):100-109.
被引量:81
9
齐树洁..英国司法制度[M],2005.
10
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526.
二级参考文献
50
1
周洪波.
刑事证明标准问题之争中的四大误区[J]
.清华法学,2008,2(5):119-139.
被引量:21
2
何家弘.
让证据走下人造的神坛——试析证据概念的误区[J]
.法学研究,1999,21(5):100-109.
被引量:81
3
张继成.
证据相关性的逻辑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0(6):45-50.
被引量:6
4
何家弘.
论司法证明的目的和标准——兼论司法证明的基本概念和范畴[J]
.法学研究,2001,23(6):40-54.
被引量:157
5
熊志海.
诉讼证据概念与属性新解[J]
.探索,2001(5):130-134.
被引量:5
6
宋世杰.
论诉讼证据概念的科学表述及特征[J]
.政治与法律,2005(3):129-134.
被引量:7
7
张雪纯,葛琳.
证伪方法、经验法则和心理因素——以影片《十二怒汉》为分析文本诠释“排除合理怀疑”在陪审团制度下的运作要素[J]
.当代法学,2005,19(5):104-111.
被引量:19
8
张继成.
诉讼证明标准的科学重构[J]
.中国社会科学,2005(5):108-118.
被引量:25
9
龙宗智.
证据分类制度及其改革[J]
.法学研究,2005,27(5):86-95.
被引量:103
10
周洪波.
证明标准视野中的证据相关性——以刑事诉讼为中心的比较分析[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6,24(2):83-94.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
292
1
李晓璇.
论离婚抚养纠纷中的未成年子女意愿陈述[J]
.民商法争鸣,2023(2):111-126.
2
李学军.
新证据概念视角下杭州来某某失踪案侦查推进的理论阐释[J]
.法学家,2022(3):132-145.
被引量:5
3
贾治辉,孔熹.
交叉学科范式下“法庭科学”的建设方法与路径[J]
.证据科学,2023,31(1):79-94.
被引量:2
4
易军.
诉讼仪式的文化解释——物、空间与意义生产[J]
.法律和社会科学,2019(2):151-195.
被引量:1
5
张立平.
论诉讼证明标准之主客双重性[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2):55-59.
被引量:2
6
王玉宾.
证据根据论评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S1):389-391.
7
罗远祥,朱道华.
论证据的关联性——证据的唯一特性[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5(3):43-45.
8
张芳,张艳.
论行政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的相异及衔接[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28-31.
被引量:5
9
李旸.
浅论民事诉讼中的真实[J]
.法制与社会,2006(24):3-4.
被引量:1
10
周洪波.
刑事证明标准问题之争中的四大误区[J]
.清华法学,2008,2(5):119-139.
被引量:21
1
刘涛,朱颖.
论“以事实为根据”——兼谈证据客观性和证明标准[J]
.社会科学研究,2002(1):92-95.
被引量:7
2
崔敏.
怎样看待刑事证据的客观性?[J]
.法学杂志,1984,5(5):53-53.
被引量:5
3
惠向红.
证据客观性浅析[J]
.大众商务,2010(8):230-231.
4
徐建章.
侦查阶段产生的非法证据及其防止的几个问题[J]
.江西律师,2001(5):7-10.
5
徐瑶,尹翔.
诉讼中如何准确把握证据的客观性[J]
.法制与经济,2011,20(12):70-71.
6
胡天玉.
职务犯罪讯问笔录证据客观性的提升[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0(34):129-130.
7
周千淇.
证据客观性的重新解读[J]
.法律适用,2015(5):40-44.
被引量:4
8
徐良仙.
关于建立受贿犯罪特殊证据规则的立法思考[J]
.中国监察,2005,0(18):49-50.
9
崔敏.
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综述(第一部分)——《刑事证据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研究成果之一[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6):25-29.
10
周昕,向敏.
行政法视野中的民生问题[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6):90-92.
被引量:1
研究生法学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