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世纪学院批评的主要视域与发展趋向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世纪以来,学院文学批评家以宏阔的批评视野和厚重的理论素养,关注新潮,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学术品质,为我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理论贡献。面对迅猛发展和不断变异的文学实践活动,如何继续植根现实土壤,
作者
于永顺
韩雪梅
机构地区
辽宁师范大学
出处
《艺术广角》
2013年第5期73-78,共6页
Art Panorama
基金
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L11BZW003")新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价值体系建构研究"的成果
关键词
学院批评
发展趋向
文学批评家
视域
理论素养
与时俱进
学术品质
理论贡献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邵燕君.
面对网络文学:学院派的态度和方法[J]
.南方文坛,2011(6):12-18.
被引量:38
2
孟繁华.
新世纪文学的当代性[J]
.文艺争鸣,2010(2):24-28.
被引量:7
3
丁国旗.
对网络文学的传播学思考[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2):117-122.
被引量:11
4
孟繁华.
怎样评价这个时代的文艺批评[J]
.文艺研究,2008(2):5-9.
被引量:14
5
本报记者 王研.理论必须批评化 批评应该理论化[N].辽宁日报.2011(010)
被引量:1
6
翟永明.文学的社会承担和“底层写作”[N].光明日报.2008(011)
被引量:1
7
[俄]别林斯基(В·Г·Белинский) 著,满涛 译.别林斯基选集[M].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黄鸣奋.
网络时代的许诺:“人人都可成为艺术家”[J]
.文艺评论,2000(4):4-9.
被引量:46
2
鲁捷,王粤钦.
论网络文学概念及特征[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1):173-174.
被引量:23
3
蓝爱国.
媒介发展与文学的形态变迁——网络文学的文化起源与书写立场[J]
.艺术广角,2006(6):4-11.
被引量:3
4
欧阳友权.
新世纪以来网络文学研究综述[J]
.当代文坛,2007(1):122-124.
被引量:21
5
《中国作家、批评家集体反击顾彬》,金羊网2006-12-17.
被引量:1
6
佛克马.《文学研究与文化参与》[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1-133页.
被引量:17
7
缪培松.《诺贝尔文学奖纵横谈》[J].读者文摘,1985,(11).
被引量:1
8
http : //lib. veryed.com/2006/01/21/0000086021.html.
被引量:1
9
尼尔·路西.《批评之死》,阎嘉主编.《文学理论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51页.
被引量:1
10
詹姆逊.《元评论》,《快感:文化与政治》,王逢振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4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66
1
熊修雨.
究竟在何种意义上讨论经典——对当代文学经典化问题的反思[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1):342-354.
2
姜桂华.
学院派网络文学批评发展历程描述[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6):88-93.
3
张龙云.
网络文学批评及其价值趋向[J]
.东吴学术,2022(4):42-47.
4
郭安吉.
养老机构空间与老年人照护变迁的研究——以上海市民政系统公办Z养老机构为例[J]
.都市社会工作研究,2018(2):108-139.
5
杨冬.
汶川大地震中报纸对网络的报道分析[J]
.青年记者,2008(26):21-22.
被引量:1
6
鲁弘.
知青小说的非整体性[J]
.南方文坛,2008(4):48-50.
7
伍世文.
文化和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础[J]
.惠州学院学报,2009,29(1):25-30.
8
庄伟杰.
当代文学研究的失衡与倾斜[J]
.粤海风,2011(4):57-62.
9
何雁,熊元义.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研究[J]
.高校理论战线,2009(3):56-59.
被引量:1
10
何雁,熊元义.
文艺批评中的“进步文艺”观念[J]
.文艺争鸣,2009(5):104-110.
同被引文献
16
1
刘俐俐,李玉平.
网络文学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挑战[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5):1-8.
被引量:23
2
詹珊.
在线网络文学批评类型探析[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6):121-125.
被引量:1
3
周志雄.
网络文学批评的现状与问题[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5(2):41-46.
被引量:8
4
白烨.
有限性与可能性——传统批评与网络文学[J]
.南方文坛,2010(4):20-21.
被引量:5
5
王颖.
从主动“缺席”到被动“失语”?——传统批评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文学[J]
.南方文坛,2010(4):28-30.
被引量:2
6
欧阳友权,吴英文.
网络文学批评的价值和局限[J]
.探索与争鸣,2010(11):63-66.
被引量:14
7
白烨.
新变、新局与新质——为新世纪文学把脉[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1-6.
被引量:4
8
邵燕君.
面对网络文学:学院派的态度和方法[J]
.南方文坛,2011(6):12-18.
被引量:38
9
欧阳焱.
对新媒体文学树立多元批评观念的探讨[J]
.文学教育(中),2014(8):137-138.
被引量:1
10
曹成竹,王兴永.
网络文艺批评特征简析[J]
.山东社会科学,2015(2):105-109.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苏安娜.
网络文学批评研究评述[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1):22-24.
1
汪剑钊.
陈超:穿越灰烬的诗歌之光[J]
.文艺争鸣,2015(1):153-157.
2
邵燕祥.
杜运燮式的发现——夜读抄[J]
.诗探索,1998(3):36-39.
3
郭小波.
古代诗歌情景交融理论形成的文化渊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2):354-355.
4
赵思运.
延安《讲话》语境下何其芳文学观念的改造[J]
.文艺理论研究,2005(4):10-18.
被引量:2
5
张清华.
欧阳江河:谁是那狂想和辞藻的主人[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1(8):87-89.
被引量:1
6
贺绍俊.
文学批评刊物与问题意识——以《当代文坛》为例[J]
.小说评论,2008(5):126-129.
被引量:2
7
郭小波.
情景交融说的形成渊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06-107.
8
王元化:为思想而生的知识人[J]
.青年记者,2008(11):5-5.
9
王春林.
平凡中的陌生——评牛学智新作《寻找批评的灵魂》[J]
.延河,2009,0(6):40-41.
10
饶先来.
趣味的综合与理智的分析[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3):113-117.
艺术广角
201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