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纸上的声音--《梅兰芳歌曲谱》的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梅兰芳歌曲谱》的生成与传播,分析了刘天华记录传统戏曲时的规范和原则,并对五线谱、工尺谱在记录传统戏曲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尤其是对记谱法在当前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和局限进行了反思。
作者
李春沐
机构地区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出处
《文化遗产》
CSSCI
2013年第2期58-68,共11页
Cultural Heritage
关键词
梅兰芳
刘天华
《梅兰芳歌曲谱》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薛良.
论“框格在曲,色泽在唱”[J]
.中国音乐,1992(3):5-9.
被引量:8
2
李石曾,刘半农,齐如山,梅兰芳,刘天华.
《梅兰芳歌曲谱》序言辑刊[J]
.中国音乐,1992(2):62-70.
被引量:1
3
王秋桂..善本戏曲丛刊 79 万花小曲[M],1987:82.
4
俞玉滋.
刘天华《梅兰芳歌曲谱》述评[J]
.中国音乐,1992(3):13-14.
被引量:4
5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琴曲集成 第6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0:476.
6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10[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7
王性昌.
刘天华所编的《梅兰芳歌曲谱》[J]
.中国京剧,1996(6):57-57.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0
1
李连生.
诗赞体戏曲补论[J]
.文化遗产,2009(1):111-121.
被引量:2
2
曹德维.
勿谓我偏爱胡琴——刘天华先生二胡“因缘”解析[J]
.中国音乐,2008(2):189-192.
被引量:1
3
董兵,王立增.
论唐诗在当时的吟诵传播[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32(3):113-118.
被引量:3
4
吴静.
论长沙方言与长沙花鼓戏的关系[J]
.音乐时空,2015,0(18):36-37.
被引量:2
5
吴静.
回到原点——重提口传心授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
.中国音乐,2016(3):196-201.
被引量:13
6
陈茂仁.
闽南语阴去声字之吟式研究[J]
.中国诗歌研究,2011(1):62-84.
7
郭克俭.
“润腔”研究四十年[J]
.音乐研究,2019(1):111-117.
被引量:7
8
徐欣.
作为方法论的记谱——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音乐的记谱理论与实践[J]
.中国音乐学,2023(2):57-65.
被引量:1
9
孙新.
《梅兰芳歌曲谱》出版事略[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3(3):11-17.
10
杨冬冬.
试论南昆、北昆音乐风格的形成与语言方音的关系[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2):32-51.
1
包其祥.
与琴声作伴[J]
.民族音乐,2003(1):58-58.
2
杨轻抒.
光明行[J]
.微型小说选刊,2010(9):84-87.
3
杨古侠.
谈刘天华的贡献及音乐的影响[J]
.剧作家,2004(1):113-114.
4
舒仕明.
“借”儿子[J]
.故事世界,2007,0(13):22-24.
5
王月明.
论刘天华二胡作品中的创作特色[J]
.音乐创作,2008(4):156-158.
被引量:1
6
潘启雯.
刘半农的除夕诗与刘天华的《除夕小唱》[J]
.文史杂志,2008(3):78-79.
7
潘启雯.
刘半农的除夕诗与刘天华的《除夕小唱》[J]
.龙门阵,2008,0(5):110-111.
8
剑锋.
月是中华明[J]
.职业教育研究,1997(2):16-16.
9
北岸.
香山,你是我心头上的一颗美人痣(组诗)[J]
.牡丹,2015,0(2X):25-26.
10
孙焕英.
王维的诗与乐[J]
.华夏文化,1999,0(1):31-32.
文化遗产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