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润腔”研究四十年 被引量:7

Forty Years' Study on "Runqiang"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我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实践中,“依心抒怀”的即兴创作现象由来已久,古代曲家不乏精辟论述。明人王骥德在“论腔调”中便开宗明义地道出堂奥:“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曲有格范而唱可生变,显然在王氏看来,中国戏曲音乐是由“基本曲调”和“歌唱把握”两部分构成,那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曲唱腔种类以及异彩纷呈的歌唱风格流派,便是由演唱者的方音、曲调、歌节的“润色”变化生发形成的,故有“世之腔调,每三十年一变,由元迄今,不知经几变更矣。大都创始之音,初变腔调,定自浑朴,渐变而之婉媚,而今之婉媚极矣”之慨叹!
作者 郭克俭 Guo Kejian
出处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117,共7页 Music Research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传统音乐表演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6ZD005)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二级参考文献20

  • 1栾桂娟.音韵美——中国传统音乐的精华[J].音乐研究,1992(1):74-92. 被引量:7
  • 2沈洽.音腔论(续)[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1):3-12. 被引量:67
  • 3董维松.论润腔[J].中国音乐,2004(4):62-74. 被引量:131
  • 4王骥德:《曲律》,《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第184页. 被引量:49
  • 5萧晴.《程砚秋的演唱艺术特色及成就》,载《程砚秋唱腔选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408、409页和335页. 被引量:1
  • 6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8月第2版49页. 被引量:1
  • 7陈幼韩.《韵味论》,载《戏剧美学沦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6月第1版301,302页及305页. 被引量:1
  • 8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编.《戏曲群星》(四),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21页. 被引量:1
  • 9魏良辅.《曲德》,见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五),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10月第1版6页. 被引量:1
  • 10方荣翔,张胤德.《浅谈裘盛戎先生的演唱艺术》,载《裘盛戎唱腔选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179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96

同被引文献22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