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青少年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我同一性对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而对青少年教育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借鉴。
作者
刘靓
李三辉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8期244-246,共3页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Chinese Edition
关键词
青少年
同一性
心理健康
启示
分类号
B844.2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美]埃里克.H.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浙江教育出社,1998.115.
被引量:1
2
[美]埃里克.H .埃里克森(E.HLErikson).孙名之译.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江苏: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98.
被引量:1
3
张日昇.自我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构成及其自我测定.心理科学,2000,(4).
被引量:6
4
朱建芳.
促进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浅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214-215.
被引量:1
5
李欣晏.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及其影响因素[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34-37.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陈小普.
网络游戏与交往成瘾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危害[J]
.校园心理,2009,7(1):8-10.
被引量:3
2
张日昇.
关于青年期心理特征的中日比较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25-34.
被引量:7
3
郑维新.
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性别差异分析[J]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0,26(3):67-72.
被引量:2
4
周红梅,郭永玉.
自我同一性理论与经验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1):133-137.
被引量:56
5
张日昇.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构成及其自我测定[J]心理科学,2000(04).
被引量:1
6
(美)JerryM.Burger著,陈会昌等.人格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7
刘玉梅.
危机与重建:网络中的青少年道德同一性问题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6):887-890.
被引量:5
8
宫贤平,林向英.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干预研究综述[J]
.教育学术月刊,2008(12):13-14.
被引量:4
9
郑涌,黄希庭.
自我同一性状态对时间透视体验的结构关系研究[J]
.心理科学,1998,21(3):201-204.
被引量:18
10
查明华.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J]
.文山师专学报(综合版),2000,12(2):67-71.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6
1
黄丽,黄丽珊.
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J]
.天府新论,2007(B12):348-349.
被引量:3
2
李红梅.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心理策略[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19(2):63-64.
被引量:5
3
封子奇,刘钊.
经济危机形势下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对策[J]
.河北学刊,2009,29(4):219-222.
被引量:4
4
刘佳.
用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透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26(1):100-105.
被引量:25
5
陈香.
自我同一性理论及其核心概念的阐释[J]
.前沿,2010(4):91-93.
被引量:15
6
陈幼贞.
贫困大学生时间自我情感体验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J]
.四川精神卫生,2013,26(3):186-189.
被引量:2
1
文丹凤.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与生涯发展研究述评[J]
.社会心理科学,2015,30(8):61-63.
2
林静.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相关因素研究述评[J]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50-54.
被引量:14
3
史新宇.
家长与教师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影响[J]
.北方文学(中),2013(7):234-234.
4
徐夫真.
关于青少年疏离感研究的理论分梳[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2):134-137.
被引量:20
5
杜红梅.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J]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08(2):7-8.
6
蔡璐.
社会转型期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困境[J]
.社会工作,2010(24):51-53.
7
卢珍.
父母控制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J]
.科教导刊,2010(2):128-129.
被引量:1
8
陈小普.
网络游戏与交往成瘾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危害[J]
.校园心理,2009,7(1):8-10.
被引量:3
9
吴国来,钟琼瑶,陈韩清.
父亲忽视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关系:情绪调节的中介效应[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12(3):333-338.
被引量:8
10
吴静.
促进大学生健康自我同一性形成之研究——基于大学新生阶段[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3,11(5):457-461.
被引量:1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