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暴力游戏涵化青少年意识形态的负面效应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网络暴力游戏已经成为青少年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网络暴力游戏,不止是一种游戏,渗透于其中的社会价值取向和思想行为模式从不同的层面潜移默化地对青少年的知识结构、行为方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负面影响。
作者
燕道成
机构地区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Youth & Juvenile Research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与引导研究>(项目编号:12BXW049)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YBA231)
关键词
网络暴力游戏
涵化
青少年
意识形态
负面效应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英]约翰·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M].高锸等,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8:9,153,166,153.
被引量:1
2
Theodor W Adorno. The Culture Industry [ M ]. Routledge, London, 2002, p. 101.
被引量:1
3
马云慧.
中国传统武侠精神的现代价值[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6):108-111.
被引量:5
4
[奥]康纳德·洛伦茨.攻击与人性[M].王守珍、吴月娇,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87:127.
被引量:1
5
韩超."中国式"大片:后现代消费语境下传统文化的变异[J].商情,2008,(48):76-78.
被引量:1
6
李伟.“魔兽”社会[J].三联生活周刊,2009,(43):43-45.
被引量:1
7
曹筠武,张春蔚,王轶庶.系统[N].南方周末,2007-12-2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7
1
何月华.
从电影《英雄 》看 “侠”精神的嬗变与消解[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z2):212-215.
被引量:1
2
王骏骥.
鲁迅郭沫若侠义观比较论[J]
.鲁迅研究月刊,1993(9):25-32.
被引量:5
3
[8]金庸,池田大作.探寻-个灿烂的世纪:金庸、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4
练洪洋.
当代中国人最缺 "侠义精神"?[J]
.高中生之友(青春版),2005,0(4):12-12.
被引量:1
5
葛景春.
墨与侠——兼论墨子对中国文化之影响[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9(1):21-24.
被引量:3
6
曹布拉.
金庸小说中的“义”[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2(1):122-126.
被引量:5
7
何云贵.
老舍与中国武侠文化[J]
.江西社会科学,2003,23(9):40-43.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4
1
付霆轶.
《木乃伊3——龙帝之墓》中对中国文化的误读[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4(1):59-60.
2
吴攀文,虞定海.
隐喻学视角下“功夫熊猫”符号的中国化生产[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5):74-78.
被引量:4
3
梁修德.
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意识形态的负化[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4):20-24.
被引量:4
4
田锡祥.
水浒人物雕塑对传播武侠精神的价值研究[J]
.雕塑,2021(6):68-69.
同被引文献
23
1
陈海平.
超越主体性——社会和谐的哲学底蕴[J]
.天府新论,2006(2):18-22.
被引量:9
2
郭晓丽,江光荣.
暴力电子游戏对儿童及青少年的影响研究综述[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188-190.
被引量:21
3
郭晓丽,江光荣,朱旭.
暴力电子游戏的短期脱敏效应:两种接触方式比较[J]
.心理学报,2009,41(3):259-266.
被引量:33
4
胥正川.
网络游戏成瘾的动机及抑制性因素作用的实证研究[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3):308-314.
被引量:16
5
王亚南.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及其超越[J]
.思想理论教育,2009(21):51-56.
被引量:10
6
杨效宏,陈京京.
错位的角色肯定:网络游戏中的青年女性身份认同——一次个案的观察与分析[J]
.兰州学刊,2009(10):146-150.
被引量:10
7
张学民,李茂,宋艳,李永娜,魏柳青.
暴力游戏中射杀动作和血腥成分对玩家和观看者攻击倾向的影响[J]
.心理学报,2009,41(12):1228-1236.
被引量:41
8
刘桂芹,张大均.
暴力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干预措施[J]
.教育科学研究,2010(7):65-67.
被引量:9
9
张世远.
论虚拟思维的本质[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6):70-75.
被引量:3
10
赵永乐,何莹,郑涌.
电子游戏的消极影响及争议[J]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2):1788-1797.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2
1
何珍,黄海芳,黄俊伟.
暴力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J]
.教育观察,2021,10(10):64-67.
2
袁健.
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负面效应及其规避[J]
.中国德育,2020,15(22):30-35.
1
燕道成,毛玮婷.
网络暴力游戏涵化青少年的传播学解析[J]
.当代青年研究,2012(11):17-20.
被引量:1
2
樊辅东.
论“法的涵化”——词源、词义及其对法学研究的价值[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05-108.
3
邵玉彩.
制度建构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互相“涵化”探析[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5,17(4):44-47.
4
张军.
论公民法律素养的提升[J]
.世纪桥,2014(1):54-54.
被引量:3
5
梁修德.
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意识形态的负化[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4):20-24.
被引量:4
6
李永杰.
论公民社会组织对公共精神的涵化[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2):51-55.
被引量:3
7
任茗.
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诱发与防治[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1,23(2):54-61.
被引量:2
8
肖小霞,任许文.
网络暴力游戏与青少年成长——基于6家网吧250位游戏玩家的实证调查[J]
.青年探索,2007(5):32-36.
被引量:3
9
燕道成.
青少年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传播学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10(3):66-70.
被引量:5
10
李建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种解释模式评析[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9(1):15-19.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