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的综合决策问题,为解决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指标确立和合理量化问题,本文结合教学管理工作实际,构建了一套评价普通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给出综合评价分析。综合指数得出的结果能对学生的综合水平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当前进行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
夏亚荣
机构地区
西安文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出处
《科技视界》
2013年第11期89-89,106,共2页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关键词
综合素质
层次分析法
评价模型
分类号
O159 [理学—数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现代应用数学手册》编委会.运筹学与最优化理论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46-97.
被引量:1
2
万远英,尹德志.
大学生综合素质层次分析评价体系及其数学模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2):191-193.
被引量:48
3
张海云.
AHP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研究[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2):81-83.
被引量:3
4
郭献芳.
用AHP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研究[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0(1):78-82.
被引量:1
5
马莉.
大学生体能状况的综合评价[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3):113-114.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叶建波.
学生综合素质的模糊综合评判[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20(9):91-98.
被引量:61
共引文献
50
1
耿悦敏.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国家助学金多级模糊综合评价[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6):134-136.
被引量:1
2
刘坚,朱红岩,柳春.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数据采集的研究[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0(2):9-12.
被引量:28
3
吕军城,陈景武.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研究现状及思考[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20(4):555-556.
被引量:22
4
丁庆彬.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判中的应用[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9(5):48-51.
被引量:16
5
谭鑫,陈鹏.
层次分析法在高校党员发展对象选拔考核体系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08,5(26):208-208.
被引量:5
6
陈源源,张学平,陈晖.
基于学员综合素质评估的模型与算法研究[J]
.中国教育网络,2009(1):108-111.
被引量:1
7
韩斗玲.
护理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J]
.中华护理教育,2009,6(4):161-163.
被引量:7
8
姜文娟,胡义.
自动化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J]
.大学物理实验,2009,22(1):120-122.
被引量:3
9
张润.
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变革探析[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41-143.
被引量:22
10
穆柯,孔翔宇,翟任何.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群决策法[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26(5):41-43.
同被引文献
29
1
杨勇虎.
船舶适修性评估模型建立以及系统实现[J]
.软件导刊,2010,9(5):81-83.
被引量:1
2
欧阳康.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评价体系的建构[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4):98-99.
被引量:10
3
姜明明,马丹.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2):77-80.
被引量:8
4
郑玉才.
大学生创新成果评价体系研究[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59-61.
被引量:5
5
范晓清,胡宗明.
构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评价体系的探讨[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5):42-45.
被引量:2
6
张立荣,马先辉.
对大学生评价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J]
.教育与现代化,2005(2):64-70.
被引量:13
7
王素艳,徐雯.
发挥艺工融合办学优势 创建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J]
.北京教育(高教),2007(7):67-68.
被引量:2
8
张英,冯艳芳.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5):707-710.
被引量:65
9
李淑珍,周永凯,田红艳.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3).
被引量:6
10
陈银,张颖超.
基于模糊网络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J]
.中国科技信息,2009(4):114-11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范秀捐,廖青,郭飞.
艺工融合类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3):18-20.
2
邹小林,李微纯.
基于AHP的大学生体能素质模型及其应用[J]
.肇庆学院学报,2016,37(5):5-9.
3
隋明爽,马凤毛.
医学院校大学生评价机制现状调研及体系构建[J]
.教育观察,2018,7(9):18-21.
被引量:1
4
关蕾,庄美男.
OBE工程教育模式视角下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J]
.神州,2017,0(23):234-23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刘悦,李冬梅.
医学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
.新体育(下半月),2021(11):99-102.
被引量:1
2
王玲.
OBE理念下内蒙古地区高校音乐专业人才评价体制研究[J]
.音乐生活,2023(4):84-86.
1
段艳林.
基于模糊因素空间理论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J]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8(2):38-42.
2
王万军.
综合评价的联系数建模及应用[J]
.河西学院学报,2009,25(2):18-20.
3
孙晓玲,王宁.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区间值模糊评价[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31(3):11-13.
4
杜立国.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综合素质评价[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90-90.
5
任敦亮,尹向宝.
熵及其应用[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2,18(6):47-50.
被引量:3
6
胡庆婉,陈东升.
AHP和模糊综合评价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10X):6907-6908.
被引量:1
7
刘坚,黄治琴,温凤桐.
最优分割法在等级成绩量化评价中的应用[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2):118-120.
8
司凤娟.
多元统计分析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J]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1(8):73-73.
9
黄会明.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2(2):79-81.
被引量:1
10
黄淑伟,王学颖.
因子分析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4):520-523.
被引量:6
科技视界
2013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