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血社火”历史文化新探
被引量:
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血社火的文化渊源应该追溯到杀牲献祭的丰穰仪式,而其技艺则来自于由西亚传入的祆教之神幻术"七圣刀"(或称"七圣法")仪式。历史上,血社火曾经在各地广泛分布,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祆教"末日审判"信仰和目连文化的很大影响。
作者
李永平
机构地区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
出处
《民俗研究》
CSSCI
2013年第3期70-75,共6页
Folklore Studies
基金
中央高校专项资金资助重点项目(项目编号:09SZZD03)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血社火
祈禳仪式
七圣刀法
替身
分类号
K892.4 [历史地理—民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11
1
杜文.
宋代陶塑玩具上所见“七圣刀”幻术[J]
.中原文物,2009(3):106-108.
被引量:4
2
班玛更珠.
比较宗教学视野中的本教、祆教与萨满教的宗教观念[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33-43.
被引量:4
3
荣新江.《袄教初传中国年代考》[A]..《国学研究》第3卷[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被引量:3
4
荣格:《转化的象征:精神分裂症的前兆分析》,《荣格文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第431页.
被引量:1
5
姚小遂:《商代的俘虏》,《古文字研究》第1辑,中华书局,1979年,第3页.
被引量:1
6
谭蝉雪.
敦煌祈赛风俗[J]
.敦煌研究,1993(4):61-67.
被引量:19
7
葛兆光著..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 视野、角度与方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375.
8
容世诚著..戏曲人类学初探 仪式、剧场与社群[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05.
9
郑振铎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1048.
10
阎铁太主编..陇州社火大典[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586.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华锐.东智.
苯教灵魂观在拉卜楞的遗存[J]
.西藏研究,2004(4):46-51.
被引量:5
2
[19][25][33] 波斯神话精选[M].元文琪译.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
被引量:1
3
[20][22][28][32][37][38][英]桑木旦·G·噶尔梅.概述苯教的历史及教义[M].向红笳译.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十一辑)[C].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4.
被引量:1
4
[21]Samten G.Karmay.Yasuhiko Nagano.The call of the blue cuckoo.An Anthology of Nine Bonpo Texts on Myths and Rituals.National Museum of Ethnology.Osaka 200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6
1
张庆捷.
《虞弘墓志》中的几个问题[J]
.文物,2001(1):102-108.
被引量:12
2
荣新江.
隋及唐初并州的萨保府与粟特聚落[J]
.文物,2001(4):84-89.
被引量:22
3
党燕妮.
毗沙门天王信仰在敦煌的流传[J]
.敦煌研究,2005(3):99-104.
被引量:16
4
沙武田.
《金光明最胜王经变》在敦煌吐蕃时期洞窟首次出现的原因[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3):32-39.
被引量:11
5
余欣.
神祗的“碎化”:唐宋敦煌社祭变迁研究[J]
.历史研究,2006(3):59-73.
被引量:19
6
郭俊叶.
托塔天王与哪吒——兼谈敦煌毗沙门天王赴哪吒会图[J]
.敦煌研究,2008(3):32-40.
被引量:11
7
赵小明.
敦煌饮食文化中的道教色彩[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2):13-16.
被引量:1
8
覃志峰.
古希腊戏剧入华考论[J]
.戏剧文学,2011(11):46-50.
被引量:5
9
覃志峰.
古希腊神话丝路入华考[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1):148-153.
被引量:1
10
杨宝玉.
敦煌文书《龙兴寺毗沙门天王灵验记》校考[J]
.文献,2000(2):57-64.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44
1
陆庆夫.
唐宋间敦煌粟特人之汉化[J]
.历史研究,1996(6):25-34.
被引量:29
2
胡厚宣.
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上篇)[J]
.文物,1974(7):74-84.
被引量:23
3
宫治昭,贺小平.
关于中亚涅槃图的图象学的考察——围绕哀悼的形象与摩耶夫人的出现[J]
.敦煌研究,1987(3):94-102.
被引量:11
4
曾爱娣.
“社火”考释与探源[J]
.黑龙江史志,2013(13).
被引量:7
5
郑炳林.
唐五代敦煌粟特人与归义军政权[J]
.敦煌研究,1996(4):81-89.
被引量:30
6
常任侠.
汉唐间西域传入内地的杂技艺术[J]
.新疆社会科学,1982(2):58-76.
被引量:6
7
黎国韬.
二郎神之祆教来源——兼论二郎神何以成为戏神[J]
.宗教学研究,2004(2):78-83.
被引量:29
8
《高僧传》卷一.
被引量:5
9
姜伯勤.《中国袄教艺术史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
被引量:3
10
《高僧传》卷二,第76页.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0
1
王伟,张铁梅.
聂政自屠还是祆教幻术表演?——南阳汉墓画像石图像考析[J]
.装饰,2015(4):86-88.
2
赵建昌,王岁孝.
乡村文化建设视角下关陇地区社火存废扬弃及保护利用调查研究[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4):53-58.
3
李新昌.
陕西关中血社火的文化与审美管窥[J]
.装饰,2017(4):118-119.
被引量:1
4
赵洪娟.
从晚唐五代敦煌“赛祆”探祆教习俗与中国节庆风俗的融合[J]
.宁夏社会科学,2018(2):242-250.
被引量:8
5
赵洪娟.
潮汕“出花园”成人礼之祆教因素探究[J]
.文化遗产,2018(5):111-117.
被引量:3
6
赵世昌,罗进海.
仪式与记忆:和政牙塘社火“牛犊爷”人类学解读[J]
.宗教学研究,2020(2):263-268.
被引量:3
7
周鸣勇,张利亚.
粟特赛祆仪式在关中地区民间社火中的遗存——以陕西宝鸡赤沙镇“血社火”为例[J]
.敦煌学辑刊,2020(4):105-111.
8
赵世昌.
再论“鞑靼舞”起源与民族共同体文化内涵——兼补彭恒礼先生文章观点之缺漏[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68-76.
9
韩志斌,谢志斌.
琐罗亚斯德教宗教哲学思想及其影响[J]
.世界宗教研究,2022(2):115-123.
被引量:1
10
张西昌.
视觉暴力:血社火民俗的形式要素探析[J]
.民族艺林,2016(4):85-9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曹婷,刘星.
日本百年粟特研究述评[J]
.唐史论丛,2023(1):460-478.
2
赵洪娟.
潮汕“出花园”成人礼之祆教因素探究[J]
.文化遗产,2018(5):111-117.
被引量:3
3
袁泽锐.
与赵洪娟商榷潮汕出花园习俗的起源问题——兼论七夕节中的核心元素和变动元素[J]
.文化遗产,2019(4):129-137.
被引量:2
4
赵丑丑.
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水神崇拜[J]
.地方文化研究,2019,0(3):49-57.
5
杨燕,杨富学.
论敦煌多元文化的共生与交融[J]
.世界宗教文化,2019,0(6):7-16.
被引量:16
6
张西昌.
承传与转异:陕西陇县阎家庵血社火个案调研[J]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0,17(1):14-25.
7
祁晓庆,杨富学.
西北地区丝绸之路与中外关系研究四十年[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4(6):78-87.
被引量:3
8
赵世昌.
再论“鞑靼舞”起源与民族共同体文化内涵——兼补彭恒礼先生文章观点之缺漏[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68-76.
9
杨瑾.
中国学者视野中敦煌与波斯关系研究现状与展望[J]
.敦煌研究,2021(5):9-17.
被引量:2
10
杨华.
二十年来新文化史在中国大陆的传播、影响及实践[J]
.史学月刊,2022(4):116-126.
被引量:4
1
魏冉.
正义或许迟到,但不会缺席——南京大屠杀战犯的末日审判[J]
.铁军,2014(12):17-20.
2
张国庆.
辽代契丹人“祈禳”活动的形式、特点及其影响[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1):58-65.
被引量:1
3
孟宪明.
重阳节俗的神话学意义[J]
.郑州师范教育,2012,1(1):86-88.
被引量:1
4
宋金生.
龙虎山景观与天师神威[J]
.中国地名,1997,0(4):44-44.
5
北极豪客.
向老祖宗学习:看中国人如何玩钱[J]
.中国商人,2009(3):64-71.
6
张延红,王伟.
汉画中“吐火”形象考[J]
.中原文物,2016,0(5):58-61.
7
彭琦.
漫说龙虎山上的张天师[J]
.文史知识,1996(11):73-77.
8
严宝康,徐裕根.
丹崖碧水龙虎山[J]
.航空港,2009,0(10):50-52.
9
项黎栋.
做自己的英雄[J]
.作文通讯(高中版),2010(5):11-12.
10
万方澄,唐觉从.
血战大上海[J]
.龙门阵,2005,0(8):4-13.
民俗研究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