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极自然而必要的夸张”——《解放了的董·吉诃德》的翻译与《采薇》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翻译过程《解放了的董·吉诃德》是卢那察尔斯基根据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中的经典人物和情节所改写的讽喻现实的戏剧作品,1922年在苏联印行。剧本最早在中国由鲁迅翻译,根据德、日译本译成。在《北斗》(1931年11月20日)上发表了第一场。后来因为鲁迅发现了德、日译本的删节问题,又找到了俄文原本。
作者
张芬
机构地区
中华诗词研究院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8-57,共10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关键词
翻译过程
《采薇》
夸张
自然
《堂吉诃德》
1931年
戏剧作品
塞万提斯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I046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110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3
1
鲁迅.《后记》,[苏]卢那察尔斯基著、易嘉(瞿秋白)译.《解放了的董·吉诃德》,上海联华书局1934年版,第160-163页.
被引量:1
2
[苏]卢那察尔斯基著、柔石译.《浮士德与城》,上海神州国光社初版,1930年9月.
被引量:1
3
[苏]卢那察尔斯基著、郭家申译.《艺术及其最新形式》,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605页.
被引量:1
4
[日]尾濑敬止.《(浮士德与城)作者小传》,见《鲁迅译文全集》第8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430页.
被引量:1
5
[日]尾濑敬止.《(浮土德与城)作者小传》,《鲁迅译文全集》第8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431、433页.
被引量:1
6
鲁迅.《后记》,卢那卡尔斯基著、柔石译.《浮士德与城》,神州国光社1930年版,第231页.
被引量:1
7
[西]塞万提斯著、杨绛译.《堂吉诃德》(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66、144页.
被引量:1
8
卢那察尔斯基著、蒋路译.《论文学》《译后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632页.
被引量:1
9
李初梨.请看我们中国的Don Quixote的乱舞-答鲁迅《醉眼中的朦胧》.文化批判,1928,(4):12-12.
被引量:3
10
在1928年4月《语丝》刊物上发表的《通信》(并Y来信),《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98、100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10
1
葛涛.
论《故事新编》与《神曲·天堂篇》[J]
.鲁迅研究月刊,2004(6):79-85.
被引量:2
2
张光芒.
中国近现代启蒙文学思潮的哲学建构[J]
.文学评论,2002(2):107-116.
被引量:9
3
李峰.
鲁迅的文献学成就[J]
.史学史研究,2004(4):42-47.
被引量:4
4
杨早.
眷念与决绝——《野草》中的“我”和“你”[J]
.鲁迅研究月刊,2002(5):41-47.
5
李云雷.
近期“三农题材”小说述评[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6):20-28.
被引量:3
6
张永泉.
思想批判与心理承传——鲁迅与孔子[J]
.孔子研究,2004(6):114-118.
被引量:1
7
王福湘.
“革命的前驱者”与“精神界之战士”(二)——陈独秀与鲁迅启蒙思想的比较[J]
.鲁迅研究月刊,2005(2):43-54.
被引量:1
8
王福湘.
“革命的前驱者”与“精神界之战士” 陈独秀与鲁迅比较观(一)[J]
.鲁迅研究月刊,2005(1):42-52.
被引量:1
9
王家平.
再论鲁迅与中外宗教文化——回应曹振华先生的“对话”[J]
.鲁迅研究月刊,2001(7):13-20.
被引量:1
10
肖鹰.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美学冲突[J]
.浙江学刊,2001(1):17-2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1
1
刘铭璋.
论《采薇》——《故事新编》探索之二[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4(Z1):59-67.
被引量:1
2
李怡.
存在的哲学:对现实生命的残酷背弃——鲁迅小说《采薇》、《出关》、《起死》解读[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90-94.
被引量:4
3
张永军.
伯夷、叔齐新论[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2(3):5-6.
被引量:1
4
于爱成.
《采薇》重读:经典解构与身体叙事[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5):93-97.
被引量:5
5
李春林.
角色同一与角色分裂——鲁迅与卢那察尔斯基[J]
.鲁迅研究月刊,2011(1):22-32.
被引量:2
6
芦田肇,张欣.
鲁迅、冯雪峰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接受(一)——水沫版、光华版《科学的艺术论丛书》版本、材源考[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2):174-195.
被引量:7
7
戴安德.
鲁迅外文藏书提要(一则)[J]
.鲁迅研究月刊,2012(3):96-96.
被引量:1
8
马世年,赵晓霞.
《故事新编·采薇》的复合型文本特征及意蕴探析[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1(1):60-65.
被引量:4
9
祝宇红.
夷齐之死与王国维自沉——鲁迅《采薇》“今典”猜想[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11):125-143.
被引量:4
10
龙永干.
《采薇》创作缘起与题材选择发微及审美意蕴的再理解[J]
.鲁迅研究月刊,2018(11):21-2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杨柯倪.
鲁迅《采薇》研究之伯夷叔齐形象研究综述[J]
.文教资料,2019(36):126-128.
2
翟猛.
论鲁迅对卢那察尔斯基剧作《浮士德与城》的接受[J]
.鲁迅研究月刊,2022(11):19-27.
3
殷鹏飞.
译介托尔斯泰论与鲁迅的革命文学探索[J]
.文学评论,2024(4):95-103.
1
颜雄.
琐记:丁玲说《北斗》(上)[J]
.娄底师专学报,2004(1):27-33.
被引量:4
2
华全红.
《北斗》与丁玲20世纪30年代文学创作转型[J]
.蚌埠学院学报,2012,1(2):40-44.
被引量:1
3
陈卫炉.
论《北斗》主编丁玲的身份危机与创作转型[J]
.青春岁月,2011,0(18):24-25.
4
张建英.
唱在历史与时代的交汇点上——楚复生诗集《北斗》解读[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1,3(4):78-80.
5
黄瑶.
她不是一个弱女子——从《北斗》看丁玲在左联时期的文艺创作[J]
.北方文学(下),2011(11):27-27.
6
萧杨.
丁玲编辑工作年谱[J]
.娄底师专学报,2004(1):34-35.
被引量:1
7
王吉鹏,柏朝霞.
鲁迅与《北斗》[J]
.武警学院学报,2009,25(3):67-70.
8
杨桂欣.
丁玲怎样主编《北斗》[J]
.娄底师专学报,2004(1):23-26.
被引量:2
9
任葆华.
沈从文如何得到冰心诗原稿[J]
.博览群书,2011(2):107-109.
10
鲁迅在上海[J]
.鲁迅研究动态,1988(S1):26-27.
鲁迅研究月刊
2012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