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黄帝内经》中“十度”诊法总则初探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纵观中医诸多诊法可从两个层面剖析庞繁的诊法体系,一为"诊之法"层面,即诊察技术的方法;二则为"诊之道"层面,即诊察规律的法则,为"诊"的本源。在《内经》中明确提出的"诊有十度"可以重新构建中医诊法理论框架。在"十度"中,前五度(度人脉、度藏、度肉、度筋、度俞)主要论述"诊之法",对脉、藏、肉、筋、俞5种知识结构采用望、闻、问、切手段进行诊察,并提出其方法和注意事项。后五度(度阴阳、度上下、度民、度君、度卿)主要论述"诊之道"。中医"诊"的目的在于"断","诊"的过程融于"断",两者相辅相成,"诊"中涵"断","断"中寓"诊",在诊的过程中,需要以阴阳、上下协调平衡的指导原则不断完善"诊-断-诊"的过程,中医的"诊的过程"与"断的结论"实际上是一个统一协调、不可分割的一个过程。
作者 杨杰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6,共2页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5CB523505)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杨杰,潘桂娟.《黄帝内经》脉学知识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12):887-889. 被引量:9
  • 2田代华,刘更生整理..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2.
  • 3田代华整理.黄帝内经素问[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被引量:1
  • 4王新华主编..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78.
  • 5[(清)张志聪撰],郑林主编.张志聪医学全书[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1

  • 1关晓光,车离,常存库.脉诊文化史论[D].博士论文,1998. 被引量:1

共引文献8

同被引文献6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