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金钱异化及其罪源——赫斯《论货币的本质》之文本解读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青年马克思思想革命前夜,赫斯《论货币的本质》的重要影响不可埋没。它以人的类本质即交往关系作为最符合人性的社会性存在之判据,去反观历史与现实存在的人类借助货币而进行的各类交换活动何以会背离人的类本质而走向了其反面,异化的颠倒性与非人性,反衬着利己主义市民社会中的宗教、政法的虚伪性与反动性,而复归人的交往与协作之自然本性,通过斗争与大爱的交错作用,方可通向未来理想的"共产主义"。该理路直接为后来的马克思所吸纳,并成为其对市民社会经济学批判的主要工具。
作者
炎冰
机构地区
扬州大学商学院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3-60,共8页
Fujian Tribune
关键词
货币
异化
赫斯
马克思
分类号
B516.3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2
1
马克思 《1844年手稿》.
被引量:1
2
《1844手稿》.
被引量:1
3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被引量:1
4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被引量:4
5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
被引量:4
6
《人类的圣史》.
被引量:1
7
《欧洲的三头政治》.
被引量:1
8
《来自瑞士的二十一印张》.
被引量:1
9
侯才著..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 对马克思哲学本质的一种历史透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27.
10
张一兵主编..社会批判理论纪事 第4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437.
共引文献
6
1
唐文明.
何谓现代性?[J]
.哲学研究,2000(8):44-50.
被引量:69
2
王东,林锋.
马克思哲学创新实质新探[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5):31-35.
被引量:10
3
张三元.
“个人”概念的演进及其时代精神——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个人”再到“公民社会人”[J]
.学术界,2013(6):74-87.
被引量:2
4
许邦官.
引导、促进儿童的个性化是对教育本质的规定[J]
.教育研究,1989,10(9):18-21.
被引量:4
5
戴晖.
马克思与梅洛-庞蒂在语言维度上的比较[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66(4):89-93.
6
鲁克俭.
唯物史观“历史性”观念的引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概念新解[J]
.哲学动态,2015(6):5-16.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
4
1
聂锦芳.
《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的“赫斯问题”[J]
.学习与探索,2006(5):17-26.
被引量:11
2
韩立新.
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回到赫斯”——赫斯和马克思的关系研究史回顾[J]
.哲学动态,2011(3):5-15.
被引量:9
3
张一兵.
赫斯与青年马克思:金钱异化本质的异质基础[J]
.学海,2012(3):140-144.
被引量:10
4
宋婷婷,刘奕含.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理论的赫斯因素[J]
.学术交流,2018(6):26-3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黄其洪,卢丽娟.
马克思与赫斯思想关联的再反思[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5):32-4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杨之涵.
从社会主义到犹太复国主义——摩西·赫斯的思想嬗变[J]
.理论月刊,2020(6):20-30.
2
马毓新,王劲坤.
马克思的“自由人”团体批判--兼论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赫斯印迹[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6):63-68.
3
黄其洪,方立波.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J]
.学术研究,2021(11):29-36.
被引量:9
1
张立新,杨建国.
“法轮功”邪教本质探析[J]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18(7):6-8.
2
王宝杰.
对荀子人性论的思考[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71-72.
被引量:1
3
陈德志.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演变及几点思考[J]
.巢湖学院学报,2007,9(1):11-15.
4
陳少明.
人、物之间 理解《莊子》哲学的一个关键[J]
.中国文化,2011(2):14-20.
被引量:2
5
小溪(编译).
现代中国,“纵欲”的时代?[J]
.财经文摘,2008(6):24-24.
被引量:1
6
陈爱梅,贾丽民.
论斯宾诺莎“自由观”[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27(1):1-4.
7
陈志生,吕世荣.
马克思的经济学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与发展方式[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2):49-53.
8
彭焕才,赵伟.
马克思经济学批判的主体性原则[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3):16-20.
9
严锡禹.
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J]
.天风,2003(2):10-11.
10
李奕慧.
论康德是如何从“哥白尼革命”展开纯粹理性批判的[J]
.学理论,2012(12):12-13.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