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芳胺结构致癌活性关系的双区理论定量阐释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将双区理论定量地推广到63种芳胺的定量结构致癌活性关系上,借氨基亚氮阳离子与环上环氧化物的双官能烷化作用的观点,建立了芳胺结构与致癌性能间的定量关系式,计算与实验的一致达98%。从而将芳胺类难以捉摸的致癌性能变化,表达为可以理解的结构化学活性关系。
作者
戴乾圜
郑菁英
王宗一
机构地区
北京工业大学癌化学与生物工程中心
出处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681-688,共8页
Science in China(Series B)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芳香胺
双区理论
致癌机理
分类号
R730.231.1 [医药卫生—肿瘤]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53
1
袁晓玲,曾锦萍,梅光泉.
贵金属配合物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J]
.稀有金属,2005,29(4):418-423.
被引量:7
2
杨频,郭春丽,赵广华,阎军.
实体瘤中的低氧区与低氧选择性药物研究进展[J]
.化学进展,2004,16(6):1017-1022.
被引量:1
3
黄琦,汪维鹏,钟文英,倪坤仪.
药物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J]
.中南药学,2004,2(6):354-357.
被引量:5
4
刘伟平,张永俐,孙加林.
铂类抗癌药物展望[J]
.贵金属,2005,26(1):47-52.
被引量:29
5
商丹,张朝平.
金属抗癌药物的研究现状[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1):69-74.
被引量:7
6
戴乾圜.
致癌机理的阐明和高选择性抗癌剂的合成[J]
.中国科学(B辑),2005,35(3):177-188.
被引量:5
7
杨频,郭茂林.
金属抗癌剂研究进展与两极互补理论[J]
.化学通报,1996(1):6-11.
被引量:17
8
许德珍,贺一训.
偶氮染料中微量芳香胺类的分析方法现状[J]
.印染,1996,22(3):26-30.
被引量:12
9
苏国岁,何爱民.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卷烟烟气总粒相物中的乳酸[J]
.分析试验室,2006,25(1):46-48.
被引量:13
10
黄素兰,郝兰,谭宏伟,陈光巨.
双铂核药物与DNA作用的理论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27(3):531-534.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5
1
石杰,程玉山,刘婷,刘惠民,夏巧玲,徐鹏.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卷烟烟气总粒相物中14种芳香胺[J]
.分析试验室,2009,28(2):78-81.
被引量:5
2
何键,朱泽兵,李学杰,普绍平.
金属类配合物与肿瘤相互作用的多样性探讨[J]
.云南化工,2009,36(1):1-8.
3
朱永平,余应年,陈星若.
芳香胺致癌活性的Fisher判别研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9,33(1):21-25.
被引量:2
4
袁金涛,浦跃朴,尹立红.
Ames试验与QSAR模型结合对芳香胺致癌活性的预测作用[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3(6):1274-1279.
5
吴玫晓,洪佳,董婷.
超声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汽车涂料中的11种芳香胺[J]
.分析试验室,2017,36(11):1285-1289.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梁艳,姜海燕,袁秀英,王洪涛,张凯.
胡杨根际土壤木霉菌(Trichoderma sp.)发酵液GC/MS分析[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112-114.
被引量:3
2
傅若农.
近两年国内气相色谱的进展[J]
.分析试验室,2011,30(5):88-122.
被引量:32
3
吕良忠,张强龙,刘伟,袁宇.
新型偶氮染料中间体2-氨基-3,5-二硝基苯乙酮的合成[J]
.染料与染色,2013,50(2):41-43.
被引量:1
4
袁金涛,浦跃朴,尹立红.
Ames试验与QSAR模型结合对芳香胺致癌活性的预测作用[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3(6):1274-1279.
5
王磊君,李钢,戚大伟,刘鸿,郑赛晶.
LC-MS/MS法测定人体尿液中氰化氢、苯乙烯和巴豆醛的代谢物[J]
.分析试验室,2014,33(8):955-958.
被引量:3
6
杨艳芹,储国海,周国俊,夏倩,袁凯龙,蒋健,刘金莉,肖卫强.
双内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烟草干馏香料致香成分含量[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6,52(11):1272-1276.
被引量:8
7
邓惠敏,李中皓,边照阳,杨飞,刘珊珊,范子彦,王颖,姜兴益,唐纲岭.
GC/MS法同时测定主流烟气中9种芳香胺[J]
.烟草科技,2017,50(12):61-69.
被引量:9
8
邵金良,刘兴勇,王丽,陈兴连,杜丽娟,邹艳虹,李茂萱,汪禄祥.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柠檬中柠檬苦素和诺米林含量[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9(13):3309-3314.
被引量:3
9
任丹华,张艾蕊,王海,王海峰,王梅玲,韩艳祥,张鑫.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准确测定原油中S、Ni和V[J]
.化学试剂,2020,42(3):291-294.
被引量:4
10
宋卫得,许美玲,高尧华,林令海,杜利君,张传杰.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果汁中20种有机胺、生物胺和阳离子[J]
.分析试验室,2020,39(5):590-595.
被引量:20
1
王连生,汪小江.
多环芳烃的分子连接性指数与双区理论[J]
.中国环境科学,1989,9(5):344-347.
被引量:1
2
戴乾圜,张庆荣,王丽慧,裴淑,王青,瞿波.
化学致癌作用是一种DNA股间交联[J]
.科学通报,1999,44(24):2624-2628.
被引量:8
3
朱劲华,张威.
化学物质致癌研究进展[J]
.化工时刊,2001,15(4):17-19.
4
戴乾圜,周巧龙.
化学致癌机理与抗癌药的合成设计[J]
.合成化学,1997,5(A10):743-743.
5
韩毅力,贺大林.
芳香胺在膀胱肿瘤中的分子学机制[J]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1,21(1):10-12.
被引量:2
6
李良超,赵元力,金春华.
用对数拓扑指数预测多环芳烃的致癌性[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4(2):196-199.
7
钱崇濂.
致癌染料──芳香胺的致癌机理[J]
.染整技术,1996,18(2):30-32.
被引量:11
8
于颖彦,朱正纲,计骏,张俊,陈军,燕敏,刘炳亚,尹浩然,林言箴.
黏蛋白1异常高表达与胃癌增殖活性关系的探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5,4(1):29-32.
9
杨胜,王艳.
016 染发与癌症[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1995,12(1):46-47.
被引量:1
10
余红平,张必翔,李媛媛,苏艳华,王晓丽,鲁文红,徐顺清.
食管癌端粒酶表达与其活性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7):777-779.
被引量:1
中国科学(B辑)
1990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