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犯罪动力——谈犯罪之被害者与加害者的互动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试就犯罪动力中 ,被害者与加害者在犯罪过程中的互动作一浅论 ,为立法和司法提供一些资料和信息 ,也试图从潜在被害者的角度对预防犯罪提供一些启示。
作者
邵卫锋
机构地区
云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学术探索》
2000年第3期31-34,共4页
Academic Exploration
关键词
原动力
内动力
犯罪动力
被害者
加害者
互动性
分类号
D917.1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张智辉,徐名涓编译..犯罪被害者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9:202.
2
辛明编著..犯罪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284.
同被引文献
14
1
霍建中,韩文成.
论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互动关系[J]
.河北法学,1999,17(1):92-94.
被引量:13
2
赵可.
试论被害人与加害人的相互作用及其角色转换[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2,14(1):10-14.
被引量:10
3
张丽芳,唐日新,胡燕,徐德淼.
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368-370.
被引量:69
4
魏军锋,郑洪冰.
亲子分离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身症状的影响[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2):83-85.
被引量:32
5
李綦通.
惯常行为理论视野下青少年犯罪的犯罪学因果关系[J]
.当代法学,2009,23(5):89-95.
被引量:5
6
张旭.
漫谈犯罪被害防范[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22(4):74-82.
被引量:7
7
袁梦,章依群.
从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看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问题[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3,25(5):41-47.
被引量:1
8
张玲玲.
论我国亲职教育的立法完善——借鉴台湾亲职教育立法经验[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36(2):137-140.
被引量:9
9
徐剑.
性侵犯罪未成年被害人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市未成年人遭受性侵案件的分析[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5(4):24-38.
被引量:15
10
方军.
被害人同意:根据、定位与界限[J]
.当代法学,2015,29(5):41-53.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1
1
贾健,余洁.
被害与加害互动关系视角下留守儿童被害原因及其对策[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23,38(5):65-74.
1
夏宏强,高得生.
对公诉机关追诉犯罪动力的探讨[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8(4):84-86.
2
陈和华.
“犯罪心理”的心理学解读[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5(5):35-44.
被引量:8
3
何巍巍.
浅议引诱、容留妇女卖淫犯罪的犯罪动力[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11(4):26-28.
4
王争鸣.
试论犯罪动力[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1992,15(5):1-6.
5
李晓明.
犯罪本源·犯罪起源·犯罪本质——犯罪观理论的三大支柱[J]
.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14(5):39-53.
被引量:4
学术探索
200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