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被害人同意:根据、定位与界限
被引量:
3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被害人同意出罪的正当性基础在于由自己决定权导出的法益主体对法益的自由支配,其宪法规范根据在于人权以及人身自由权保障的规定。法益本身与法益持有者的意志不可剥离,被害人同意的体系地位应当统一定位于阻却构成要件该当性。在被害人选择目的性地自我危害时,无论是危害健康抑或生命,均阻断对自我危害行为及其协助行为的不法评价。
作者
方军
机构地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
出处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53,共13页
Contemporary Law Review
关键词
被害人同意
正当化根据
法益
体系性地位
出罪界限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5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380
同被引文献
379
引证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281
参考文献
15
1
徐育安:《刑法第二七五条之法理基础与改革刍议》,《月旦法学杂志》2007年第5期,第47页.
被引量:1
2
周光权.
新行为无价值论的中国展开[J]
.中国法学,2012(1):175-191.
被引量:82
3
冯军.《被害人承诺的刑法涵义》[A].赵秉志主编.《刑法评论》第1卷[C].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73页.
被引量:5
4
王钢.
自杀行为违法性之否定——与钱叶六博士商榷[J]
.清华法学,2013,7(3):143-164.
被引量:37
5
钱叶六.
参与自杀的可罚性研究[J]
.中国法学,2012(4):99-111.
被引量:85
6
林山田..刑法通论: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73.
7
松井茂记,莫纪宏.
论自己决定权[J]
.环球法律评论,1996,18(3):11-22.
被引量:41
8
黎宏.
被害人承诺问题研究[J]
.法学研究,2007,29(1):84-104.
被引量:134
9
陈兴良著..本体刑法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931.
10
车浩.
论被害人同意在故意伤害罪中的界限--以我国刑法第234条第2款中段为中心[J]
.中外法学,2008,20(5):708-727.
被引量:25
二级参考文献
165
1
沈玉忠.
教唆他人自杀行为的定性与理性分析[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30-33.
被引量:4
2
周光权.
犯罪构成理论:关系混淆及其克服[J]
.政法论坛,2003,21(6):46-53.
被引量:63
3
彭泽君.
日本刑法中的可罚的违法性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
.法学评论,2005,23(6):126-133.
被引量:19
4
冯军.
刑法的规范化诠释[J]
.法商研究,2005,22(6):62-73.
被引量:103
5
孙笑侠,郭春镇.
法律父爱主义在中国的适用[J]
.中国社会科学,2006(1):47-58.
被引量:296
6
高铭暄,张杰.
刑法学视野中被害人问题探讨[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1):11-16.
被引量:82
7
黎宏.
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不必重构[J]
.法学研究,2006,28(1):32-51.
被引量:202
8
黎宏.
行为无价值论批判[J]
.中国法学,2006(2):160-173.
被引量:60
9
冯军.
刑法中的自我答责[J]
.中国法学,2006(3):93-103.
被引量:207
10
黎宏.
法益侵害说和犯罪的认定[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14(6):143-150.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380
1
吴亚可.
从“要素分析”回归“类型考察”:为“秘密窃取说”辩护[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3(4):128-140.
被引量:2
2
王海军.
自杀行为规范属性及刑事归责的法教义学诠释[J]
.政治与法律,2023(4):148-161.
被引量:2
3
童德华.
刑事合规司法效果的厘定及其刑法证成[J]
.政治与法律,2023(2):63-76.
被引量:8
4
周光权.
被害人受欺骗的承诺与法益处分目的错误——结合检例第140号等案例的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2(2):17-36.
被引量:12
5
吴云媛.
论为索取债务而非法拘禁他人的刑法认定[J]
.刑事法判解,2020(1):14-54.
6
沈晓白.
客观归责论视角下的被害人危险接受[J]
.刑事法评论,2022(2):122-137.
7
徐万龙.
论刑法教义学的去哲学化[J]
.刑事法评论,2021(1):107-119.
被引量:2
8
黄小飞.
自杀违法的辩护与新论说——作为参与自杀处罚路径的探讨[J]
.刑事法评论,2019(1):635-655.
被引量:2
9
张忆然.
同意错误的被害人自我答责——基于错误类型的再区分[J]
.刑事法评论,2019(1):205-234.
10
马卫军.
实行行为的概念和意义[J]
.刑事法评论,2019(1):93-125.
同被引文献
379
1
刘艳红.
犯罪圈均衡化与刑罚轻缓化:轻罪时代我国刑事立法发展方向[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1):17-31.
被引量:17
2
彭辅顺.
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刑法规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1):107-124.
被引量:8
3
姜涛.
新罪之保护法益的证成规则——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论证为例[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3):37-55.
被引量:47
4
周光权.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行为对象[J]
.清华法学,2021,15(3):25-40.
被引量:117
5
刘双阳.
数据合规视野下非法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的入罪逻辑与出罪路径[J]
.网络信息法学研究,2020(2).
被引量:7
6
黄宇骁.
立法应当是抽象的吗?[J]
.中外法学,2021,33(3):585-605.
被引量:9
7
张明楷.
宪法与刑法的循环解释[J]
.法学评论,2019,37(1):11-27.
被引量:62
8
杨楠.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为合法经营”的释义学展开[J]
.法学家,2023(3):105-117.
被引量:3
9
吕炳斌.
个人信息保护的“同意”困境及其出路[J]
.法商研究,2021(2):87-101.
被引量:148
10
焦俊峰.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被害人权益保障问题研究[J]
.法商研究,2021(1):109-121.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30
1
赵晓波.
被害人角色对诈骗罪认定的影响——以针对老年人的会销诈骗为例[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0(7):221-223.
2
郑玉双.
自我损害行为的惩罚——基于法律家长主义的辩护与实践[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6,22(3):181-192.
被引量:22
3
马卫军.
论诈骗罪中的被害人错误认识[J]
.当代法学,2016,30(6):57-68.
被引量:28
4
储陈城.
“但书”出罪适用的基础和规范[J]
.当代法学,2017,31(1):100-113.
被引量:32
5
张勇.
个人信息去识别化的刑法应对[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8,26(4):91-109.
被引量:42
6
孙本雄,陆利振.
强奸案件中被害人同意之刑法解读[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8,30(3):56-63.
被引量:5
7
方军.
紧急避险的体系再定位研究[J]
.现代法学,2018,40(2):132-146.
被引量:6
8
李昱.
被害人基于错误做出承诺的效力[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9(3):85-93.
被引量:1
9
王钢.
被害人承诺的体系定位[J]
.比较法研究,2019,33(4):29-46.
被引量:27
10
徐翕明.
“被害人同意”的出罪理由及其体系定位——基于中、德、日刑法的比较分析[J]
.科学.经济.社会,2019,37(4):74-8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81
1
杜文俊,陈超.
行政犯出罪机制的反思与功能实现[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3,31(3):106-125.
被引量:4
2
王海军.
自杀行为规范属性及刑事归责的法教义学诠释[J]
.政治与法律,2023(4):148-161.
被引量:2
3
刘科.
司法解释中的但书规范:性质、识别方法与完善思路[J]
.政治与法律,2023(1):81-96.
被引量:5
4
刘艳红.
形式入罪实质出罪:无罪判决样本的刑事出罪机制研究[J]
.政治与法律,2020(8):120-135.
被引量:70
5
童德华.
风险创设、接受与诈骗结果的实现——兼论电信话术营销的刑法定性[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1):89-106.
被引量:3
6
张平寿.
催收非法债务罪的限缩适用与路径选择[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2(1):158-176.
被引量:23
7
喻浩东.
德国刑法诈骗罪中的认识错误[J]
.中德法学论坛,2020(1):72-92.
被引量:3
8
李昱.
“去识别化的个人信息”不受刑法保护吗?[J]
.刑事法评论,2019(1):656-692.
被引量:1
9
黄小飞.
自杀违法的辩护与新论说——作为参与自杀处罚路径的探讨[J]
.刑事法评论,2019(1):635-655.
被引量:2
10
张文雅.
刑事一体化视野下高空抛物罪的出罪机制研究[J]
.湘江青年法学,2023(1):124-140.
1
刘源.
论期待可能性在刑法中的表达与体系性地位——对刑法第十三条“但书”规定的另一种解读[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72-77.
被引量:5
2
高鹏,田青青.
浅析被害人承诺[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36):390-390.
3
寰球.
引渡[J]
.老同志之友(上半月),2006,0(7):44-44.
4
匡红宇.
定量要素的体系性地位——立足于客观归责理论的考察[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6,30(3):54-62.
5
徐启明,李卫国.
论贿赂犯罪中的利益要件[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4):67-72.
被引量:1
6
陈兴良.
论无罪过事件的体系性地位[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3):32-36.
被引量:5
7
卢有学.
论国际刑法的体系地位[J]
.刑法论丛,2011(4):352-378.
8
黄彦杰,钟艳君.
加强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处分权的保护[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1):87-89.
9
比尔·盖茨呼吁国会[J]
.网管员世界,2007(6):13-13.
10
何玉云,方奕阳.
论业主委员会的民事主体资格[J]
.黑河学刊,2014(11):72-74.
被引量:2
当代法学
201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