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上海市制造业与物流业关联发展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制造业与物流业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作为制造业发展支撑的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制造业产业链上不可替代的角色,近年来更出现了两者交融加速的态势,因此两者必须相互协调、互相发展。在相关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上海市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关性,发现上海市制造业与物流业没有实现很好的联动发展,对此提出了促进上海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建议。
作者
王锦晶
刘东胜
机构地区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出处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第33期210-212,共3页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灰色关联
联动发展
上海
分类号
F260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3
1
李舜萱,陈海燕,常连玉.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J].研究与探讨,2009,(7):9-11.
被引量:1
2
王彦庆,常文欣,刘文华.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对策[J]
.综合运输,2009,31(11):50-53.
被引量:4
3
李舜萱,陈海燕,常连玉.
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J]
.物流技术,2009,28(7):9-11.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张燕.
江苏省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互动发展研究[J]
.江苏商论,2007(12):25-27.
被引量:17
2
殷立春.张苏娅.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趋势显现[N].经济日报,2008-10-14.
被引量:1
3
王慧敏.
物流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改善[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4):14-17.
被引量:2
4
王佐.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本源和创新[J]
.中国流通经济,2009,23(2):16-19.
被引量:77
5
王茂林,刘秉镰.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趋势[J]
.现代管理科学,2009(3):59-61.
被引量:71
共引文献
18
1
高慕瑾,雷玲.
西部物流效率的实证分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02-105.
被引量:11
2
张璇.
浅析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J]
.中国经贸,2013(20).
被引量:1
3
钱言,沈玉燕,赵成锋.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策略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
.财经界,2010(4):57-59.
被引量:8
4
郭淑娟,董千里.
基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合作模式研究[J]
.物流技术,2010,29(13):13-16.
被引量:30
5
郑红玲,韩志新.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研究——以唐山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2010(20):50-51.
被引量:2
6
侯红昌.
基于灰色关联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物流技术,2010,29(17):1-4.
被引量:15
7
钱言.
优化物流供应体系 加大风险控制力度[J]
.生产力研究,2010(11):182-184.
8
王化冰.
沈阳市铁西装备制造业集聚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构想[J]
.物流技术,2010,29(21):44-46.
被引量:1
9
王东方,刘丹.
基于快速反应的服装制造业物流外包的规划与实施——以某服装制造企业物流外包为例[J]
.物流技术,2011,30(5):18-21.
被引量:4
10
建红,汪标.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综述[J]
.生产力研究,2012(2):246-248.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10
1
王珍珍,陈功玉.
我国制造业不同子行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度实证研究——基于灰色关联模型[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3):65-74.
被引量:93
2
戴淑燕,黄新建.
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的评价方法分析[J]
.科技与管理,2004,6(6):22-23.
被引量:30
3
韩晓丽,王利,田能瑾,佟芳庭.
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J]
.价值工程,2009,28(1):84-86.
被引量:23
4
黎忠诚,徐磊,段雅丽,樊锐.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湖北省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协调发展研究[J]
.物流技术,2009,28(10):38-42.
被引量:21
5
刘丹.
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3):27-30.
被引量:21
6
梁雯,凌珊.
基于DEA的安徽省物流效率研究[J]
.物流科技,2014,37(8):20-23.
被引量:9
7
吴洪涛,骆温平,高永琳.
物流业与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发展的协调效果评价—以上海市为例[J]
.商业时代,2014(28):7-9.
被引量:13
8
李松庆,苏开拓.
广东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2009,0(5X):104-105.
被引量:24
9
岳明月.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策略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商场现代化,2016(28):32-33.
被引量:2
10
王蕾,薛国梁,张红丽.
基于DEA分析法的新疆北疆现代物流效率分析[J]
.资源科学,2014,36(7):1425-1433.
被引量:82
引证文献
2
1
许正平.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漳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实证研究[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14,21(1):118-122.
被引量:2
2
张娜娜.
基于DEA的上海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J]
.物流科技,2017,40(8):92-9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席元凯.
长江中游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度研究[J]
.科技广场,2015(9):156-159.
2
吕海燕.
“互联网+”江门区域物流配送中心构建研究[J]
.河南科技,2018,37(2):32-34.
3
李桂娥,石咏梅.
山西省两业联动协调发展实证研究[J]
.物流技术,2019,38(10):20-23.
4
陈月明,廖丽平.
广州市物流业与制造业复合系统协调度评价[J]
.物流科技,2020,43(7):110-115.
被引量:2
5
褚伟,张权.
基于DEA模型下湖北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分析[J]
.物流科技,2020,43(12):95-98.
被引量:5
1
郑季良.
制造业产业链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统一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1):59-64.
被引量:10
2
丁好.
流程也安全[J]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8(5):52-52.
3
张倩.
产业链空间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皖江城市带制造业为例[J]
.泰山学院学报,2013,35(6):26-32.
被引量:1
4
欧雪银.
企业家精神促进制造业产业链全球竞争优势创造博弈[J]
.社会科学家,2015,30(9):76-81.
被引量:5
5
程欣.
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中郴州物流发展战略选择[J]
.中国市场,2009(41):11-15.
被引量:1
6
马国霞,朱晓娟,田玉军.
京津冀都市圈制造业产业链的空间集聚度分析[J]
.人文地理,2011,26(3):116-121.
被引量:28
7
赵红,王玲.
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路径选择[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2):131-134.
被引量:15
8
袁克珠.
长三角制造业与区域物流联动发展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10):65-70.
被引量:24
9
张亚明,刘海鸥,朱秀秀.
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链演化与创新研究——基于耗散理论与协同学视角[J]
.中国科技论坛,2009(12):38-42.
被引量:21
10
肖玉兰,王俊彪,赵方.
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纵向整合模式研究[J]
.铁道经济研究,2017(1):39-43.
被引量:6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 第3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