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50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中国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50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巨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有着密切的关系。近一个时期,哲学界一些专家、学者纷纷撰文,回顾新中国5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总结其经验教训,并展望其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由于学者们研究的视角、立足点、重点和标准不尽相同,导致对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50年回顾、反思、展望的观点分歧较大。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状况作一梳理,以期引起学术界同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作者
张远新
机构地区
宁波大学法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动态》
2000年第10期2-5,共4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
哲学发展
经济全球化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黄楠森.谈谈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与前景[J]哲学动态,2000(02).
被引量:1
2
何萍.
全球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运[J]
.江淮论坛,2000(1):8-9.
被引量:8
3
方军.
迈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J]
.哲学研究,2000(1):3-10.
被引量:7
4
杨魁森.
拓展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新视野——兼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J]
.哲学研究,2000(1):11-17.
被引量:9
5
汪信砚.
回顾·反思·前瞻:世纪之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J]
.哲学动态,1999(10):2-5.
被引量:5
6
黄楠森.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50年的回顾[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9(5):8-12.
被引量:7
7
王锐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五十年:几点经验教训[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9(4):19-22.
被引量:1
8
沈丽波,谢丰泰.
世纪之交中国哲学的变革与展望──对哲学发展中一些倾向性问题的反思[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Z1):110-116.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6
1
何萍.
“类”思维方式与马克思哲学[J]
.学术月刊,1997,29(3):21-24.
被引量:1
2
高清海.《哲学的憧憬》[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2页.
被引量:3
3
《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第二部分,载《全球化悖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被引量:1
4
《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第一部分,见《全球化悖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被引量:1
5
《李达文集》第2卷,第60-61页.
被引量:2
6
李维武,何萍.《论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见《纪念李达诞辰一百周年》,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1
1
苏宝芳.
高校哲学教学与大学生创新个性培养[J]
.华章(初中读写),2007(7).
2
赵贵霖.
生活哲学:未来哲学的可能样式[J]
.长白学刊,2007(5):31-33.
被引量:1
3
席成孝.
当前哲学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1):31-35.
被引量:2
4
向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1):55-58.
5
雷维宁.
新世纪: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J]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0,3(4):52-55.
6
白刚.
从形态纷争到目标趋同──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一种理解[J]
.长白学刊,2002(1):44-49.
被引量:2
7
周志山.
中国哲学界对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研究[J]
.哲学动态,2002(2):18-22.
被引量:9
8
肖冬松.
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性研究综述[J]
.理论建设,2001,17(5):41-44.
9
孟庆刚.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J]
.北方论丛,2006(1):106-109.
被引量:6
10
乔翔.
近年来关于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问题研究综述[J]
.天府新论,2007(1):34-37.
被引量:1
1
每月声音[J]
.中国宗教,2012(7):77-77.
2
且大有.
浅议辩证逻辑中的哲学问题[J]
.前沿,2004(4):8-9.
被引量:1
3
王泽应,王周.
新中国伦理学50年研究及其历史启示[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31(6):30-37.
被引量:1
4
李彤宇.
哲学是科学的指导还是科学的工具——上世纪八十年代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论战[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6):59-73.
被引量:2
5
李彤宇,张俊平.
现代物理学与认识的主体性争论——上世纪八十年代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论战[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3):54-66.
被引量:1
6
李兴昌,阎世笙.
对50年来我国道德变化特点的思考[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1(3):51-53.
7
卢国龙.
隆礼以率教 邦国之大务--礼乐文明中的宗教理解[J]
.中国哲学史,2011(2):17-26.
被引量:5
8
孙枝俏,王金水.
寻找市场社会的道德基础——评西方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观念之分歧[J]
.求索,2007(2):150-152.
被引量:3
9
黄森.
论哲学研究的对象[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5):15-20.
被引量:4
10
胡寄南.
对西方现代心理学三大流派理论的分析[J]
.心理咨询师,2011,10(6):6-9.
社会科学动态
2000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