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38年的武汉,可谓国共合作的"蜜月期",但在此时期活跃于武汉的刘雪庵、贺绿汀、江定仙等为代表的"学院派"作曲家和冼星海、张曙等为代表的"救亡派"作曲家,形成在某些问题上的分歧与对峙。在这些音乐家中,刘雪庵是抗战初期在武汉逗留时间最久、音乐活动最活跃的"学院派"作曲家的代表,从他经历的几件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院派"与"救亡派"音乐家在武汉的不同态度。这是研究抗战时期武汉音乐生活的重要课题之一。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35,42,共5页
Chinese Music
基金
田可文主持的<湖北当代音乐研究>课题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