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中部地区农村聚居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聚居规模、聚居形态、聚居文化等方面对中部地区农村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条件决定了中部地区农村聚居的总体空间分布格局,而在经济增长、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乡人口流动以及聚居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部地区农村聚居空间结构特征越来越复杂,农村聚居开始由分散走向集中,聚居形态呈现多样化,聚居文化不断丰富,但同时农村空废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作者
张洁
机构地区
湖南师范大学
出处
《小城镇建设》
2012年第8期85-89,共5页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关键词
空间结构特征
聚居形态
中部地区
空间格局
农村
影响因素
聚居文化
空间分布格局
分类号
TU982.29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7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936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5
1
周国华,贺艳华,唐承丽,屈琼英,彭鹏.
论新时期农村聚居模式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2010,29(2):186-192.
被引量:76
2
邢谷锐.快速城市化地区乡村空间重构体系初探[A]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被引量:1
3
张玉梅,王勇.
国内乡村聚落空间整合研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55-14858.
被引量:2
4
刘彦随;龙花楼;陈玉福.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被引量:1
5
郑生钢.
徽州传统乡村聚落文化的生态价值——兼及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
.黄山学院学报,2008,10(1):28-31.
被引量:5
6
郭晓东,马利邦,张启媛.
基于GIS的秦安县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J]
.经济地理,2012,32(7):56-62.
被引量:108
7
周国华,贺艳华,唐承丽,于涛,肖国珍.
中国农村聚居演变的驱动机制及态势分析[J]
.地理学报,2011,66(4):515-524.
被引量:181
8
范少言.
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演变机制[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4(4):295-298.
被引量:60
9
李立.乡村聚落:形态、类型与演变--以江南地区为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5-10.
被引量:1
10
吴文恒,牛叔文,郭晓东,李钢,陈辉.
黄淮海平原中部地区村庄格局演变实证分析[J]
.地理研究,2008,27(5):1017-1026.
被引量:50
二级参考文献
167
1
尹怀庭,陈宗兴.
陕西乡村聚落分布特征及其演变[J]
.人文地理,1995,10(4):17-24.
被引量:52
2
李瑛,陈宗兴.
陕南乡村聚落体系的空间分析[J]
.人文地理,1994,9(3):13-21.
被引量:47
3
金其铭.
农村聚落地理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地理研究,1982,1(3):11-20.
被引量:45
4
吴传钧.
地理学的特殊研究领域和今后任务[J]
.经济地理,1981,1(1):5-10.
被引量:22
5
折晓叶.
村庄边界的多元化——经济边界开放与社会边界封闭的冲突与共生[J]
.中国社会科学,1996(3):66-78.
被引量:113
6
ZHAO Mu-dan,TANG Guo-an,SHI Wen-zhong,LIU Yong-mei,.
A GIS-based research on the distrib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Yulin of northern Shaanxi[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2,12(2):48-53.
被引量:5
7
李宪文,张军连,郑伟元,唐程杰,苗泽,刘康.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村庄土地整理潜力估算[J]
.农业工程学报,2004,20(4):276-279.
被引量:97
8
陈百明,周小萍.
中国近期耕地资源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变化态势[J]
.资源科学,2004,26(5):38-45.
被引量:152
9
赵之枫.
乡村聚落人地关系的演化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30(3):299-303.
被引量:26
10
陆林,凌善金,焦华富,杨兴柱.
徽州古村落的演化过程及其机理[J]
.地理研究,2004,23(5):686-694.
被引量:111
共引文献
936
1
蒲欢,龚鑘.
黔东南苗族村寨景观空间分析——以麻江县卡乌村为例[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21,21(12):128-130.
被引量:1
2
庄文嘉,马铭.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空心化与村级公共项目投入——基于2012—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村庄追访数据分析[J]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0(1):192-207.
被引量:2
3
董晓璞,邓健,赵满兴.
陕北黄土沟壑区乡村聚落空间聚集度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6):155-161.
被引量:4
4
王孟翰,刘兆德,孙雯雯.
济宁市农村综合空心化影响因素与机制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5):149-158.
被引量:10
5
严荣,李翠林.
丝路经济带核心区旅游企业营商环境与旅游资源分布协调关系[J]
.社会科学家,2024(1):52-60.
6
马晓黎,高绵新,郭海京,赵耀龙,吴启倩.
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潜力评估方法——以广东省河源市为例[J]
.热带地貌,2022(2):26-31.
7
霍仁龙,杨煜达,满志敏.
云南省掌鸠河流域近300年来聚落空间演变数据集[J]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2018(1):72-78.
8
石亚灵,周政旭,李骥,杨林川.
传统聚落社会网络演变空心化机制及空间整体性保护研究[J]
.建筑学报,2023(S01):162-167.
被引量:1
9
孙应魁,翟斌庆.
基于人类聚居学理论的南疆传统村落演进及病理化研究[J]
.建筑学报,2019,0(S01):47-52.
被引量:6
10
柴雪瑞,卢俊,陶伟.
傣族村寨空间的多元解读[J]
.经济地理,2021(4):183-19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7
1
邢谷锐,徐逸伦,郑颖.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类型与特征[J]
.经济地理,2007,27(6):932-935.
被引量:105
2
刘志伟.
祖先谱系的重构及其意义——珠江三角洲一个宗族的个案分析[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4):18-30.
被引量:65
3
张京祥,张小林,张伟.
试论乡村聚落体系的规划组织[J]
.人文地理,2002,17(1):85-88.
被引量:68
4
万钟如.
佛山地区民间曲艺社团“私伙局”文化研究[J]
.中国音乐学,2005(4):31-36.
被引量:10
5
梅策迎.
珠江三角洲传统聚落公共空间体系特征及意义探析--以明清顺德古镇为例[J]
.规划师,2008,24(8):84-88.
被引量:29
6
周国华,贺艳华,唐承丽,屈琼英,彭鹏.
论新时期农村聚居模式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2010,29(2):186-192.
被引量:76
7
何仁伟,陈国阶,刘邵权,郭仕利,刘运伟.
中国乡村聚落地理研究进展及趋向[J]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8):1055-1062.
被引量:97
8
许檀.
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及意义[J]
.中国社会科学,2000(3):191-202.
被引量:99
9
李红波,张小林,吴江国,朱彬.
苏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J]
.地理科学,2014,34(4):438-446.
被引量:141
10
胡悦晗.
“集体空间”、关系网络与身份认同——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的休闲生活(1927-1937)[J]
.地方文化研究,2014,2(6):11-2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周新年,王世福,赵楠楠,王成志.
顺德乡村聚落集体空间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J]
.小城镇建设,2018,36(6):17-2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顾大治,虞茜茜,刘清源.
自发与构建——乡村公共空间演变特征及机制研究[J]
.小城镇建设,2019,37(7):53-59.
被引量:18
2
马一帆涛.
多重因素影响下的村镇聚落空间响应模式研究——基于中心地理论视角[J]
.建筑与文化,2021(4):65-67.
被引量:1
3
蔡蓓蕾,王茂军.
大都市区旅游山村聚落空间演化及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北京莲花池村的院落尺度分析[J]
.小城镇建设,2022,40(9):62-69.
4
周文竹,徐晗婧,牛琳,王越.
多要素影响下大尺度乡村地区历史演进规律探究——以南太湖特色村庄带为例[J]
.小城镇建设,2023,41(1):50-57.
被引量:1
1
袁锋.
原生态农村聚居点规划的几点思考[J]
.四川建筑,2012,32(3):4-5.
2
谢华,黎浩,杨修.
壮族聚居文化的诠释[J]
.华中建筑,2007,25(12):4-6.
3
张汉昌.
浅议我国中部地区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J]
.城乡建设,2000(3):39-40.
4
学而.
我国中部地区居住环境将告别夏热冬冷[J]
.建筑,2002(3):46-47.
被引量:1
5
柳红霞,罗家为.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形势、矛盾及其破解之道——以武汉为例[J]
.城市观察,2015(5):135-144.
6
贺艳华,曾山山,唐承丽,周国华,张洁,李莉.
中国中部地区农村聚居分异特征及形成机制[J]
.地理学报,2013,68(12):1643-1656.
被引量:46
7
戴志中,戴文斌.
现代住宅与传统聚居文化[J]
.华中建筑,1998,16(3):10-12.
8
陈林.
南县农村聚居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2,27(7):62-69.
9
国务院批复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J]
.城市规划通讯,2010,0(17):3-4.
10
魏欣,刘新亮,苏杨.
农村聚居点环境污染特征及其成因--基于中国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J]
.调研世界,2008(3):27-31.
被引量:5
小城镇建设
2012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