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2000年第2期18-19,共2页
Seeking Truth
同被引文献24
-
1胡承槐.论马克思的社会解放理论与现代民主政治的构建——兼论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相互关系[J].哲学研究,2000(10):10-16. 被引量:4
-
2邹诗鹏.当代哲学的本体论转换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J].江海学刊,2001(2):96-102. 被引量:15
-
3徐才.“实践本体论”与“实事求是”[J].求是学刊,1999,26(2):27-30. 被引量:7
-
4杨学功.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0(1):134-141. 被引量:5
-
5黄楠森,丛大川.本体论能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谈谈哲学对象问题[J].哲学研究,1985(12):5-13. 被引量:10
-
6杨信礼.实践:社会发展和发展哲学的历史与逻辑起点[J].理论学刊,1999(6):49-54. 被引量:3
-
7衣俊卿.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J].求是学刊,1988,15(4):1-7. 被引量:11
-
8王金福.实践本体论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一元论——与实践本体论者讨论[J].哲学研究,1989(12):20-28. 被引量:11
-
9杨学功.传统本体论哲学的终结和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J].现代哲学,2002(1):19-26. 被引量:18
-
10俞吾金.马克思哲学是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J].学术研究,2001(10):5-12. 被引量:31
二级引证文献10
-
1马俊苹.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探讨[J].龙岩师专学报,2004,22(4):31-32.
-
2夏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非本体论特性[J].社会科学研究,2006(2):10-12. 被引量:2
-
3丁香桃.市场逻辑下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重建[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11(1):44-47. 被引量:1
-
4马国旺.批判实在论增进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创新之我见[J].经济学家,2010(4):22-30. 被引量:3
-
5李强.试论马克思哲学实践本体论说之误——基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J].西安社会科学,2011,29(6):8-10.
-
6吴永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2):49-49. 被引量:1
-
7贺亚坤,李钢.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11):30-32.
-
8李宁.从马克思主义溯源分享经济的产生与发展[J].科技经济导刊,2016(11):7-8. 被引量:6
-
9何中华.试论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特征[J].学习与探索,2004(1):1-7. 被引量:15
-
10陶庭马.如何理解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及其关系[J].池州师专学报,2004,18(2):9-11. 被引量:2
-
1孔扬.实践转向之后的本体论范式——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研究论纲[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5):19-20.
-
2何萍.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本体论问题[J].学术月刊,2002,34(9):29-34. 被引量:16
-
3薛宝.实践与实践本体论概述[J].学理论,2012(29):45-46.
-
4陈屹.范式转换视野下的道器之辨[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1,32(2):92-95. 被引量:1
-
5衣俊卿.人之存在与哲学本体论范式——兼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意蕴[J].江海学刊,2002(4):22-28. 被引量:21
-
6衣俊卿.人之存在与哲学本体论范式——兼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意蕴[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4(1):41-52.
-
7严松.笛卡尔主体性哲学的二重思辨路径[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4):12-14. 被引量:2
-
8王国富.从本体论的研究范式到本体论的价值承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4):5-9.
-
9陈屹.道器之辨中的三种范式及其转换[J].周易研究,2010(6):14-20. 被引量:7
-
10张建锋.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实践哲学理念[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2(1):35-38.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