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跨界族群音乐与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四十年从艺、求学的心路与族群文化记忆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为一名普通的民族音乐学学者,非常感谢近年来《民族艺术》《音乐艺术》和《音乐探索》诸刊给我几次同学界同仁对话的机会,在几篇过去的访谈文章里,大致述及了我的学术经历和有关研究思维的想法片断。CD同时,我也非常珍视这次《民族艺术》“学界名家”专栏的约稿,它让我在这次新的对话中,纳入了不同于以往的、同“跨界音乐文化”有关的切入视角。
作者
杨民康
机构地区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1,共7页
National Arts
关键词
民族音乐学
文化人类学
文化记忆
民族学
族群
求学
《音乐探索》
民族艺术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C912.4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90
同被引文献
7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7
1
廖明君,杨民康.
既显笙歌弦韵 更见文化精神——兼谈仪式音乐研究的历史、社会、个体三维视域[J]
.民族艺术,2004(4):14-22.
被引量:5
2
洛秦.
我与音乐人类学:当下最关注的论题——栏目主持人语:我与音乐人类学:当下最关注的论题(三)——杨民康研究员访谈录[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2):121-125.
被引量:3
3
杨民康.
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的开放性视野——代栏目主持人语[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1):3-8.
被引量:16
4
杨民康.
西南少数民族暨跨界族群音乐研究25年回眸——杨民康研究员学术访谈[J]
.音乐探索,2012(1):49-54.
被引量:6
5
杨民康.
音乐民族志书写的共时性平台及其“显一隐”历时研究观——以云南与东南亚跨界族群音乐文化书写为实例[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1):84-96.
被引量:23
6
杨民康.
跨界族群与跨界音乐文化——中国语境下跨界族群音乐研究的意义和范畴[J]
.音乐研究,2011(6):9-13.
被引量:29
7
廖明君,杨民康.
传统音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民族艺术,2008(1):18-26.
被引量:27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杨民康.
“音声”:认知与释义--对音乐民族志研究中认知人类学及阐释学方法的读解[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1):154-166.
被引量:16
2
杨民康.
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仪式音乐的新变异[J]
.世界宗教文化,2011(5):41-49.
被引量:7
3
葛公尚.
试析跨界民族的相关理论问题[J]
.民族研究,1999(6):1-5.
被引量:49
4
赵康.
乐论[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4):23-30.
被引量:22
5
林其锬.
“五缘”文化与世界华商经济网络[J]
.东南学术,1994(6):40-45.
被引量:3
6
伍国栋.
20世纪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学术思想的转型(上)[J]
.音乐研究,2000(4):3-14.
被引量:30
7
拉德克利夫·布朗.《社会人类学方法》(夏建中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
被引量:1
8
王其书.
南诏奉圣乐、骠国乐与隋、唐燕乐——西南丝绸之路音乐文化考察研究之二[J]
.音乐探索,2009(1):3-7.
被引量:8
9
杨民康.
唐代进入长安的缅甸佛教乐舞《骠国乐》——乐文篇[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28(3):5-11.
被引量:12
10
杨民康.
云南布朗族风俗歌[索]的变异过程及其异文化解读[J]
.中国音乐学,2011(1):67-75.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90
1
李梓郡,杨译超.
非遗视野下传统音乐的市场需求与保护策略[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S02):252-255.
被引量:3
2
胡亮.
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徽州目连戏考察所引发的思考[J]
.中国戏剧,2009(7):59-61.
被引量:8
3
孙莉.
新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倾向透视[J]
.通俗歌曲,2013,0(3):33-35.
被引量:1
4
李延红.
知、行并重 厚积“厚”发——记民族音乐学家杨民康[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3):186-192.
被引量:2
5
胡亮.
对徽州民间吹打乐与鼓吹乐的考察所引发的思考[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9(4):85-89.
被引量:3
6
魏美仙,蒋少华.
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艺术的生存与传承——基于云南彝族、傣族两个村落的田野考察[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4):73-77.
被引量:8
7
梁笑梅.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传播与城市文化格调的提升——以重庆大型交响音诗画《清明》为例[J]
.艺术百家,2010,26(3):76-79.
被引量:4
8
王志毅.
再议“Ethnomusicology”及其相关的几个概念[J]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0(5):82-83.
9
杨民康.
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的开放性视野——代栏目主持人语[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1):3-8.
被引量:16
10
杨民康.
音乐民族志书写的共时性平台及其“显一隐”历时研究观——以云南与东南亚跨界族群音乐文化书写为实例[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1):84-96.
被引量:23
同被引文献
76
1
杨民康.
音乐文化圈研究与区域音乐研究方法论辨析——以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为例[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1(3):104-115.
被引量:9
2
杨民康.
由远眺到近观——我与东北少数民族暨跨界族群音乐研究30年[J]
.北方音乐,2022(1):44-51.
被引量:2
3
卢万发.
毕摩文化与彝族教育关系初探——兼谈彝族教育发展史[J]
.民族教育研究,1999,10(1):28-32.
被引量:13
4
葛公尚.
试析跨界民族的相关理论问题[J]
.民族研究,1999(6):1-5.
被引量:49
5
薛艺兵.
拆除藩篱——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后现代反思[J]
.中国音乐学,2010(3):69-78.
被引量:22
6
彭兆荣.
族性的认同与音乐的发生[J]
.中国音乐学,1999(3):47-55.
被引量:49
7
赵塔里木.
中亚东干民歌——中国民歌史的活材料[J]
.中国音乐,1999(4):40-42.
被引量:8
8
杨民康.
试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音乐与日本民间音乐比较研究的前景(上)[J]
.人民音乐,1997(8):16-19.
被引量:11
9
杨民康.
国外民族学与民族音乐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1):35-41.
被引量:6
10
费孝通.
民族社会学调查的尝试[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9(2):3-10.
被引量:55
引证文献
4
1
杨红.
后现代视域下的跨界民族音乐研究[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6(4):133-140.
被引量:11
2
张林.
从跨界到认同——近10余年来杨民康对于中国民族音乐学发展的两次推进[J]
.音乐生活,2023(6):4-9.
被引量:2
3
苏毅苗,马驰云.
跨界民族音乐视域下彝族毕摩音乐文化研究述要[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3,37(5):95-104.
4
李延红.
杨民康的中国民族音乐学本土化实践与理论贡献[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4(2):27-36.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杨丽琴,杨曦帆.
音乐民族志书写的新范式——评杨红《“堑山堙谷,直通之”:“秦直道”沿线高原联袂传统活态音乐的考察与研究》[J]
.北方音乐,2022(2):139-144.
2
徐传青,陈文钊,马君志,孙瑞广.
脑干实质肿瘤坐位手术的麻醉[J]
.前卫医药杂志,2000,17(2):102-103.
3
罗玲芝.
基于后现代视角下跨界民族音乐研究[J]
.北方音乐,2018,38(4):31-32.
被引量:1
4
杨民康,魏琳琳,赵书峰.
当代跨界族群音乐研究的学术格局——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之十八[J]
.民族艺术,2020(5):148-157.
被引量:12
5
李诗原.
反本质主义音乐现象及其理论观察——音乐学术研究的反思与探讨(六)[J]
.音乐研究,2020(6):83-96.
被引量:6
6
王双.
从布鲁克林离散华人乐队谈跨界音乐创作[J]
.音乐天地,2020(10):50-55.
7
杨红.
民族音乐学的理念转型与中国经验——以“路学”视域下跨界族群音乐研究为例[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1(1):14-20.
被引量:5
8
桑宁夏.
西藏跨界族群音乐研究现状概述[J]
.西藏艺术研究,2022(1):4-10.
9
申波.
云南跨界民族鼓乐音乐民族志的书写视角[J]
.民族艺术研究,2022,35(3):118-126.
被引量:2
10
宋成杰.
民族音乐学在中国[J]
.黄河之声,2022(19):41-43.
1
彭荃.
荆棘农心路——彭荃农心杯征战回顾[J]
.围棋天地,2006(24):50-55.
2
段超.
心路报告[J]
.当代体育(扣篮),2014(3):38-41.
3
迷路的泰菲[J]
.小星星(阅读100分)(小学1-3年级),2014,0(6):46-46.
4
樊炳有,李建国.
城市体育文化记忆研究视角与分析框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1):52-57.
被引量:12
5
李俊卿,郑清营.
“圆美”——武术套路美的重要表现形式[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1):123-125.
被引量:10
6
约稿[J]
.体育时空,2001(3):2-2.
7
王楠楠.
我的集邮情[J]
.集邮博览,2010(6):68-69.
8
余平.
棋游的感受[J]
.围棋天地,2008(9):48-48.
9
刘占胜.
少儿乒乓少儿启蒙训练的阶段性[J]
.乒乓世界,2003(12):44-44.
被引量:2
10
文俪原.
我与《网球》这十年[J]
.网球,2013(7):79-79.
民族艺术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