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农村社会组织与村民自治联动机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村民自治委员会和农村社会组织是农村社会里内生的两种组织形态,都是为了满足村民的利益需求和保障而存在的。要以利益为基点,建立两种组织形态的利益传输、动力、参与、实现机制,实现两者的联动。
作者
姜裕富
机构地区
中共浙江衢州市委党校
出处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4期42-44,共3页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Jinan Municipal Committee
关键词
农村社会组织
村民自治
联动机制
分类号
C912.82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26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5
1
张平,周彩虹.
21世纪以来国内农村民间组织研究述评[J]
.学会,2008(7):21-27.
被引量:7
2
吴毅.
双重边缘化:村干部角色与行为的类型学分析[J]
.管理世界,2002,18(11):78-85.
被引量:179
3
徐勇.村干部的双重角色:代理人与当家人[J].徐勇自选集[C].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275-288.
被引量:2
4
王名主编..中国民间组织30年 走向公民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45.
5
刘义强.
构建以社会自治功能为导向的农村社会组织机制[J]
.东南学术,2009(1):79-85.
被引量:42
二级参考文献
37
1
苑鹏.
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合作组织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01(6):63-73.
被引量:297
2
臧乃康.
非政府组织与农村政治文明建设[J]
.长白学刊,2005(1):16-19.
被引量:23
3
于建嵘.
当代中国农民维权组织的发育与成长——基于衡阳农民协会的实证研究[J]
.中国农村观察,2005(2):57-64.
被引量:92
4
王锐.
透析农民心理,推进农民合作组织健康发展[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16(6):10-11.
被引量:1
5
王习明.
中国农民组织建设的现状——中国农民组织建设入户调查问卷分析报告[J]
.中国软科学,2005(9):7-15.
被引量:38
6
何兰萍,陈通.
农村社会控制弱化与农村非正式组织的兴起[J]
.理论与改革,2005(5):58-61.
被引量:35
7
王习明.
近年来中国农民组织建设问题研究述评[J]
.教学与研究,2005(11):82-86.
被引量:24
8
郭殊.
论农会问题与农民的结社自由[J]
.法商研究,2006,23(3):3-11.
被引量:34
9
上官酒瑞.
农民组织化与乡村政治发展[J]
.理论探索,2006(3):125-127.
被引量:9
10
宋青.
发展农村民间组织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21-23.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226
1
张芳芳,宋明(校译).
新兴组织权威与村庄秩序重构——以晋西南H村私营企业主协会为例[J]
.政治人类学评论,2018(2):98-153.
2
林雪霏,孙华.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赋权实践逻辑——基于晋江市华洲村与围头村的案例研究[J]
.中国农村观察,2021(1):2-21.
被引量:18
3
夏琪,王卓.
国家在场与村民自治:扶贫第一书记制度的实践逻辑[J]
.西部发展研究,2021(1):3-67.
被引量:2
4
胡那苏图.
边缘山村“夜烧秸秆”问题的生成与治理——基于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调研[J]
.前沿,2022(2):72-80.
被引量:1
5
胡梦珠,时玥.
建党百年中国村治问题研究的进路与转向[J]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2):6-11.
6
叶娟丽,曾红.
中国乡村治理研究的概念本土化:梳理与反思[J]
.中国农村研究,2022(2):45-66.
被引量:1
7
孙莹莹.
农村党支部书记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来自武汉市102位农村党支部书记的调查[J]
.湖北社会科学,2010(4):43-46.
被引量:5
8
赵晓峰,刘涛.
农村社会组织生命周期分析与政府角色转换机制探究——以鄂东南一个村庄社区发展理事会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2012(5):87-93.
被引量:13
9
刘兵.
村干部素质需求问题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1):152-154.
被引量:4
10
陈宏亮.
村民选举中两委关系的法律思考[J]
.法学家,2005(5):137-14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6
1
邓大才.
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条件研究——从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视角来考察[J]
.政治学研究,2014(6):71-83.
被引量:192
2
覃杏花.
利用少数民族习惯法促进广西农村村民自治发展[J]
.梧州学院学报,2008,18(4):28-33.
被引量:1
3
邹静琴,王金红.
村民自治中的民主决策:实践形式与理论反思[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149-152.
被引量:9
4
郭海龙.
农民“议会”:农村村民自治的新成果[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1(4):81-84.
被引量:1
5
张桃荣.
议事监督委员会:村民自治决策与监督新机制——成都市龙泉驿区若干乡镇的调查[J]
.党政干部学刊,2009(8):14-16.
被引量:2
6
辛秋水.
“组合竞选制”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价值[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0):151-155.
被引量:6
7
刘朝瑞.
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新机制——河南省邓州市推行“4+2”工作法的调查与思考[J]
.中州学刊,2009(6):17-20.
被引量:12
8
程同顺,赵一玮.
村民自治体系中的村民小组研究[J]
.晋阳学刊,2010(2):32-35.
被引量:28
9
胡祖.
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的有效尝试[J]
.今日浙江,2010(13):44-45.
被引量:1
10
马华.
村民自治中的草根式权力平衡与民主能力培育——广东“蕉岭模式”对我国乡村治理的启示[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2):50-5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刘金海.
村民自治实践创新30年:有效治理的视角[J]
.政治学研究,2018,0(6):67-77.
被引量:29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王勇.
村民自治的规范与法理——兼论村民自治规范体系的完善[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2,28(4):72-87.
被引量:16
2
刘燕.
农村村民自治研究热点及演变路径[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3):44-52.
被引量:5
3
李华胤.
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实践与发展70年:有效的视角[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5):73-81.
被引量:21
4
王文龙.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乡村治理模式嬗变与中国乡村治理政策选择[J]
.现代经济探讨,2019,0(10):117-124.
被引量:11
5
刘金海.
中国农村治理70年:两大目标与逻辑演进[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58(6):45-52.
被引量:15
6
张向东,李晓群.
整合与分立: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的单元组合研究——以广东清远、浙江杭州农村基层治理改革为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9(1):18-23.
被引量:11
7
印子.
村组治理:功能定位、运作机理与优化路径[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2):129-140.
被引量:16
8
白雪娇.
治理有效视阈下“微治理”的实践探索及其运转逻辑[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1):131-136.
被引量:9
9
蒋红军,张东.
产权性质、经济发展与村庄民主——一个三元逻辑竞合的整体性解释[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9(4):22-33.
被引量:5
10
张传洲,张秀娟.
中国乡村治理制度变迁及“三治结合”机制构建[J]
.创新,2020,14(5):106-116.
被引量:4
1
陈克运.
农村社区服务中的观念误区及矫正[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2):25-28.
被引量:8
2
刘军.
论现代村落中宗族家户系统与农村权力结构——以广东省夹坑村为例[J]
.重庆社会科学,2007(10):119-124.
3
叶云,聂虹,袁丰,李一霏.
城市化背景下中部地区城市边缘区聚落阶层权力转变[J]
.湖北社会科学,2014(12):47-51.
被引量:1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