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4-77,共4页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共引文献211
-
1卢建红.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之我见[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3):87-89. 被引量:1
-
2马淑卿.对加强音乐师范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7(9):172-174.
-
3朱长明,何宏伟.文科物理课的意义与教学操作[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24(3):61-63. 被引量:2
-
4李玉荣.生物新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及其培养[J].文教资料,2006(33). 被引量:2
-
5李燕.从独白到对话:知识观的转变是关键[J].现代教育论丛,2004(5):38-40.
-
6张学文.试析当代科学教育的主宰与人文精神的流失——由近期发生的几个案例所想到[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2,10(1):47-53. 被引量:1
-
7何杨勇,左小娟.教师人文素质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83-85. 被引量:8
-
8李剑萍.20世纪中国的高等教育: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张力[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5):109-113. 被引量:9
-
9李香英.浅谈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3):154-156. 被引量:4
-
10马薇薇.公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7(1):116-119.
同被引文献35
-
1崔景贵.知识经济挑战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青年研究,1999(1):38-41. 被引量:15
-
2李静,何琦.高校人文教育现状的分析与设想[J].高等理科教育,2003(S1):25-28. 被引量:4
-
3顾明远.人文科学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教育管理,1995(4):12-14. 被引量:112
-
4钟秉林.贯彻全教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0(1):4-8. 被引量:13
-
5王津秋,王加福,丁连元,李录美,王永青,刘意.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1):74-76. 被引量:13
-
6王根顺,饶慧.论我国高校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J].上海高教研究,1995,15(5):59-62. 被引量:50
-
7李钢 王雅惠.人文教育的当代透视[J].中国高等教育,1999,24. 被引量:6
-
8[1]朱时清,吴敏.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国外部分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与课程设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被引量:1
-
9[2]Frank Coffield,Bill Williamson.Repositioning Higher Education[M].Buckingham:SRHE 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1997:29,38. 被引量:1
-
10.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被引量:128
引证文献8
-
1于文梅.也谈高校人文教育与课程改革[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6):85-87.
-
2李祖祥.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2(2):22-25.
-
3龚彦忠.关于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问题与改革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9(4):15-17. 被引量:3
-
4刘伟东,屈华,石萍,齐锦刚.材料科学基础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133-136. 被引量:2
-
5冯敏,徐剑.创新教育与以学生为本[J].教育探索,2002(7):12-14. 被引量:16
-
6李金媚.浅谈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1(4):59-63.
-
7张敬华,金涛,崔茵,赵军,张金华.农科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分析[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2):70-72. 被引量:1
-
8戴美仙,陈飞飞,王雁玲.对体育大学生进行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重要性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244-246.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31
-
1顾卷良.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科研状况分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101-102. 被引量:1
-
2赵真真.浅析教师主导作用下的生本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3):54-56.
-
3张明,彭金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初探[J].昌吉学院学报,2005(2):65-67. 被引量:2
-
4刘勰,李玫红.高校体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26(4):121-123. 被引量:5
-
5邵晓枫,廖其发.“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06(3):3-5. 被引量:108
-
6隋晓航.高校体育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3):88-90. 被引量:3
-
7孟顺英.立足大学语文课堂 着眼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浅论[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7(4):51-52. 被引量:3
-
8王焕波.高校体育教学应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5):84-86. 被引量:5
-
9葛承群.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21):57-58. 被引量:10
-
10贺哲丰,杨平.名人典故在材料科学基础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冶金教育,2011,16(5):38-40. 被引量:16
-
1王晓萍.浅析高校人文教育之继承和发展[J].中国科技博览,2010(36):541-541.
-
2陈莎莎.从管理机制看高校人文教育的研究意义[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0(3):117-117.
-
3许金龙,郑玉财.简论高校人文教育[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5(1):65-67. 被引量:4
-
4徐秀萍.论大学德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1):53-58. 被引量:1
-
5高留才.生命教育:高校人文教育第一课[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37-39. 被引量:4
-
6王焱.科学主义意识形态与高校人文教育的困境[J].美育学刊,2011,2(6):69-72.
-
7齐春艳.强化高校人文教育突出德育功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7):84-85. 被引量:1
-
8于文梅.也谈高校人文教育与课程改革[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6):85-87.
-
9秦钠.略论高校人文教育[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8(6):17-28. 被引量:4
-
10石荣海.关于在大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0,17(3):66-6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