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9
-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被引量:8
-
2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1).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97页. 被引量:2
-
3睢文龙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345页. 被引量:1
-
4[美]罗伯特·科尔斯著,姜鸿舒译:《道德智商--成为灵魂健全的人》,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被引量:1
-
5蔡永莲.社会转型与德育的有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2000(8):25-26. 被引量:3
-
6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0,21(7):3-10. 被引量:317
-
7刘忠勋.信仰:德育的真正意蕴[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1,22(3):16-20. 被引量:9
-
8叶澜.试析中国当代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构成[J].教育研究,2001,22(9):3-7. 被引量:122
-
9扈中平,刘朝晖.对道德的核心和道德教育的重新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0(2):46-53. 被引量:55
二级引证文献12
-
1杨青.小学语文教学中讲故事教学法的价值及使用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0,0(1):76-80. 被引量:6
-
2唐永亮,岳永杰.论奥林匹克精神对民族高等院校德育工作的作用[J].民族教育研究,2004,15(3):20-23. 被引量:2
-
3胡斌武,陈晓丽.“大德育”视界中道德教育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的比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1):21-24. 被引量:14
-
4关尔群,董光恒,李凤杰.谈“故事法”在中小学德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J].教育科学,2005,21(1):44-46. 被引量:3
-
5潘蔚.从古代道德理论的得失看当今思想教育[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2):37-39.
-
6郑方.社会转型期的德育实效性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1):84-85. 被引量:8
-
7王萍,龙庆华,自正发.加强道德教育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7(5):68-69.
-
8秦甄平.对薄弱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镇江高专学报,2007,20(3):119-120.
-
9姚黎.中小学德育的实效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2):20-22. 被引量:2
-
10曾艳.刍议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区别与联系[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9):76-77. 被引量:2
-
1王莉娟.论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政治工作[J].社会学,2000(2):37-38.
-
2吴俊清,郑文红.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革与调控[J].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1998(1):46-48.
-
3吴铎.社会转型期的青年学生素质教育[J].上海教育,2000(2):16-18. 被引量:1
-
4徐春华.党内和谐问题初探[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8,21(3):26-28.
-
5曹进.提高师德建设的实效[J].中小学校长,2005(6):38-39.
-
6白树震.社会转型期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1998,19(4):1-4.
-
7付成林.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J].新课程,2016,0(24):194-194. 被引量:3
-
8热依汗古丽.论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J].新疆社会科学(维文),2006(1):121-122.
-
9吕济爱.论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特征[J].理论前沿,2002(8):25-26. 被引量:5
-
10欧阳永忠.社会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现代教育论丛,2000(1):57-59.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