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际共生论
被引量:
3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讨论国家关系问题,离不开国家;讨论国家问题,离不开人。国家问题,是关于人的问题;国际关系问题,是关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问题,归根到底,亦是关于人的问题。因此,必须从人出发。本文从社会共生论视角,观察国家之间(包括国际组织之间、国际组织与国家之间等)各种互动关系,分析各种国际问题之成因,探索化解国际问题之方法,寻求人类健康发展之道,故名之曰:国际共生论。
作者
胡守钧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出处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42,共8页
International Review
关键词
国际共生论
国际政治理论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646
引证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283
参考文献
5
1
胡守钧..社会共生论[M],2006.
2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第504页.
被引量:4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73页.
被引量:19
4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504-505页.
被引量:25
5
[英]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2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56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5
1
赵建平.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范畴[J]
.理论学刊,2002(5):35-38.
被引量:3
2
龙太江.
关于“议行合一”几个问题的辨析[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2(5):31-35.
被引量:7
3
李扬帆.
晚清对外关系研究若干问题再思考[J]
.国际政治研究,2002,23(3):144-150.
被引量:3
4
李延明.
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5):58-62.
被引量:5
5
杨渝玲.
科学发展观对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的拓展[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21(4):18-21.
6
王岩.
政治哲学论纲[J]
.哲学研究,2006(1):77-84.
被引量:35
7
钱文华,齐卫平.
孙中山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明建设[J]
.民国档案,2006(1):59-65.
被引量:1
8
赵海月.
制度与公民:民主含量的两个维度[J]
.哲学研究,2006(4):101-105.
被引量:7
9
周作瀚,张英洪.
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和参政权[J]
.政治学研究,2007(2):36-44.
被引量:34
10
李里峰,王明生.
革命视角下的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研究[J]
.江海学刊,2008(6):141-14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646
1
胡大平.
具体地历史地理解全球化和当代中国的实践[J]
.哲学研究,2000(4):13-20.
被引量:18
2
杨光斌.
什么是历史政治学?[J]
.中国政治学,2019,0(2):3-21.
被引量:41
3
郭树勇,于阳.
全球秩序观的理性转向与“新理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性基础[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1(4):4-32.
被引量:20
4
陈奉林.
东方外交史学科的创立与编纂实践[J]
.社会科学战线,2020(1):108-120.
被引量:11
5
秦亚青.
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科学的知识构建[J]
.当代中国与世界,2021(3):64-73.
被引量:5
6
赵可金,刘凤至.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国际秩序改革的中国方案[J]
.当代中国与世界,2021(2):70-81.
被引量:3
7
张旗,白云真.
中国学派的新探索与中国国际关系知识体系构建[J]
.国际观察,2022(4):30-58.
被引量:5
8
金正昆,陈斐斐.
孔子外交思想的当代研究[J]
.国际观察,2020(1):101-118.
被引量:3
9
潘忠岐.
“势”及其对于理解国际政治和中国外交的独特价值[J]
.国际观察,2020(1):69-100.
被引量:8
10
金应忠.
为什么要倡导“共生机遇论”?[J]
.国际观察,2020(1):18-4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5
1
任晓,门洪华,刘雪莲,王义桅,何洪武,谭再文.
国际共生理论的理论贡献、现实回应和未来展望[J]
.国际观察,2023(6):59-89.
2
张旗,白云真.
中国学派的新探索与中国国际关系知识体系构建[J]
.国际观察,2022(4):30-58.
被引量:5
3
李新辉,吴淑勤,李凯彬,白俊杰,潘厚军,罗建仁,简清.
鳜鱼病毒核酸随机引物扩增与克隆[J]
.中国水产科学,1999,6(4):21-24.
被引量:3
4
苏长和.
共生型国际体系的可能——在一个多极世界中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9):4-22.
被引量:80
5
蔡亮.
共生性国际体系与中国外交的道、术、势[J]
.国际观察,2014(1):52-62.
被引量:11
6
袁胜育.
共生型国际体系:理论与挑战[J]
.社会科学,2014(6):13-18.
被引量:14
7
许春晓,周美静.
从共生概念演变看红色旅游共生发展内涵[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30(4):87-91.
被引量:16
8
速继明,胡守钧.
共生视阈下的国际金融关系及其优化机制探析[J]
.社会科学,2014(9):54-62.
被引量:4
9
张艳璐.
欧亚联盟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复合型共生关系分析[J]
.国际展望,2015,7(2):97-110.
被引量:7
10
赵隆.
共生治理的范式初探:以北极为例[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83
1
苏海洋,陈朝隆.
不同开发模式红色旅游景区与核心旅游社区共生发展差异研究——以革命老区梅州蕉岭县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20,36(4):434-441.
被引量:9
2
王俊东,王跃.
泛区域非困遗境文及化其传对承策与发展的——以梧州粤剧为例[J]
.中华艺术论丛,2022(2):281-291.
3
侯长坤.
天下主义的包容与扩散:春秋时期楚国入华夏的大数据文本分析[J]
.中国政治学,2023(3):62-93.
4
许春晓,王宏婷.
景区共生能量测算模型构建与应用[J]
.中国生态旅游,2021(5):767-779.
被引量:1
5
谢若初.
为新时代东方外交史学科建设注入新动力[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5(4):31-38.
6
李博一.
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生成路径与发展前景[J]
.前沿,2021(3):36-49.
被引量:3
7
孟于群.
国际法话语权的生成逻辑与中国构建[J]
.南京社会科学,2021(2):101-107.
被引量:13
8
陈曙光,李娟仙.
世界秩序重建的中国话语[J]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1(1):34-45.
9
冯德连,袁子雁.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三维共生关系对中国贸易地位的影响[J]
.江淮论坛,2022(6):46-56.
被引量:1
10
赵可金,刘凤至.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国际秩序改革的中国方案[J]
.当代中国与世界,2021(2):70-81.
被引量:3
1
黄平.
变迁、结构和话语:从全球治理角度看“国际社会共生论”[J]
.国际观察,2014(1):63-70.
被引量:8
2
杨庆龙.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国际共生论的视角[J]
.国际展望,2017,9(1):109-125.
被引量:6
3
苏哲.
共生论[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26(3):185-185.
4
周详.
四要件与三阶层犯罪论体系共生论[J]
.中外法学,2012,24(3):641-659.
被引量:10
5
庄呈展.
中日两国在东亚的共生关系[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13):200-200.
6
张春生,阿喜.
再谈法治与民主的关系——兼答李桂林、蒋伟先生[J]
.河北法学,2001,19(2):2-7.
被引量:7
7
李波.
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共生论——兼论刑事政策与刑法教义学之关系[J]
.刑事法评论,2015(1):21-45.
被引量:7
8
柳树滋.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语之我见[J]
.新东方,2013(1):64-67.
被引量:1
9
徐冰,张昌俊.
国际反恐战:新闻媒体不是旁观者[J]
.国际新闻界,2005,27(3):27-31.
被引量:8
10
冯玉丽,张友国.
新媒体视域下的恐怖主义传播及其应对机制探析[J]
.兵团党校学报,2016(2):35-41.
国际观察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