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茶树根际微生物与根际效应
被引量:
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根际微域环境中所发生的一切对茶树生长起着关键作用。根际微域内微生物的特点是数量大、活性强 ,但种类相对较少。与土壤大环境相比 ,根际环境中沿根系边缘的土壤密度较大 ,二氧化碳含量相对较高 ,氧气较少 ,PH值较低等。各种微生物群居在根际微域生境中彼此影响 ,形成了互惠、拮抗和寄生各种关系。茶树根际效应决定着根际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分布 。
作者
高旭晖
机构地区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出处
《茶叶通讯》
2000年第1期35-38,共4页
Journal of Tea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根际效应
根际微生物
微域环境
抗病性
茶树
分类号
S571.10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S571.106.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32
引证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242
同被引文献
432
1
刘占良,翟红,刘大群.
植物根际的微生物互作及其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26(z1):183-186.
被引量:14
2
杨冬雪,钟珍梅,陈剑侠,姜能座,林小鸣,王义祥,郭伟,李翠萍.
福建省茶园土壤养分状况评价[J]
.海峡科学,2010(6):129-131.
被引量:46
3
陆景冈,赵小敏.
茶园土壤发育度与土壤及茶叶含氟量的关系[J]
.茶叶科学,1992,12(1):33-38.
被引量:24
4
温琼英,刘素纯.
黑茶渥堆(堆积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的变化[J]
.茶叶科学,1991,11(S1):10-16.
被引量:67
5
孙海新,刘训理.
茶树根际微生物研究[J]
.生态学报,2004,24(7):1353-1357.
被引量:84
6
刘强,郑绍建,林咸永.
植物适应铝毒胁迫的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机理[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9):1641-1649.
被引量:77
7
周红杰,李家华,赵龙飞,韩俊,杨行吉,杨伟,吴新庄.
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对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04,24(3):212-218.
被引量:154
8
杨亚军,郑雷英,王新超.
冷驯化和ABA对茶树抗寒力及其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04,24(3):177-182.
被引量:75
9
胡建军,张蕴哲,卢孟柱,张建国,张守攻.
欧洲黑杨转基因稳定性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林业科学,2004,40(5):105-109.
被引量:42
10
张瑞福,崔中利,李顺鹏.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方法进展[J]
.土壤,2004,36(5):476-480.
被引量:39
引证文献
24
1
胥伟,齐桂年,陈应娟,齐兰兰.
茶叶微生物研究进展及展望[J]
.福建茶叶,2009,32(2):6-9.
被引量:3
2
刘红艳,邓欣.
我国茶树根际微生物研究现状及展望[J]
.茶叶通讯,2003,30(4):14-18.
被引量:11
3
刘子雄,朱天辉,张建.
林木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2005,18(6):25-31.
被引量:57
4
苏涛,马宗琪,司美茹.
鲁西南地区土壤放线菌的生态分布[J]
.山东农业科学,2006,38(2):57-60.
被引量:13
5
叶秋萍.
茶树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6,29(4):3-5.
被引量:2
6
高旭晖,胡贤春,梁丽云.
茶园土壤真菌主要种群及其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J]
.福建茶叶,2006,29(4):15-16.
被引量:2
7
李秀峰,涂良剑,林小端.
我国茶树抗性资源筛选及抗性育种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技术,2007(2):1-3.
被引量:6
8
赵艳,张晓波.
影响植物根际微生物区系之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8):425-430.
被引量:21
9
傅绍光,刘鹏,罗虹,谢忠雷,徐根娣.
铝和氟对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交互作用的研究[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3):332-337.
被引量:8
10
董青华,孙威江,杨贤强.
茶树吸收氟的根际效应及富集机理研究进展[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09,5(3):162-166.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242
1
李佳佳,樊妙春,上官周平.
植物根系分泌物主要生态功能研究进展[J]
.植物学报,2020(6):788-796.
被引量:30
2
龚贝妮.
环境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J]
.科教导刊,2022(27):104-106.
被引量:2
3
王怡蓉,朱庆伟,董士伟,潘瑜春.
耦合样点和遥感数据的土壤重金属空间制图[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4):39-45.
被引量:1
4
宁心哲,韩瑞宏,白淑兰,韩胜利,邵东华.
菌类抑制剂在菌根际土壤真菌与放线菌分离中的应用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3):55-59.
被引量:3
5
赵仁全,黄艳红,李琳.
土壤pH值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农技服务,2012,29(3):295-296.
被引量:15
6
高旭晖,杨丽丽,郑高云,梁丽云.
茶树病原真菌侵染初期的病理分析[J]
.福建茶叶,2007,30(2):23-24.
7
方昉,吴承祯,洪伟,范海兰,宋萍.
植物根际、非根际土壤酶与微生物相关性研究进展[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07,3(3):209-215.
被引量:39
8
王晓坤,王刃,周笑白,项学敏,周集体.
盐生植物根际微生物对含盐环境污染修复展望[J]
.土壤通报,2007,38(5):1003-1006.
被引量:5
9
单永晖,马斌,周志宇,张莉丽.
我国草地植物根际研究展望[J]
.甘肃科技,2007,23(11):234-239.
被引量:1
10
贾学文,闫伟,白淑兰,邵东华,王铁牛.
根际土壤微生物最佳分离条件筛选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7,22(6):147-151.
被引量:11
1
许衡,杨和生,徐英,毛志泉,束怀瑞.
果树根际微域环境的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5(3):476-480.
被引量:22
2
李新华.
新起点 新思路 新模式推动灌区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J]
.山东水利,2002(7):4-5.
3
刘芷宇.
根际微域环境的研究[J]
.土壤,1993,25(5):225-230.
被引量:80
4
路绍杰.
套袋苹果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1,0(7):34-34.
5
陈丽娜,庄华才,陈石,刘文清,李洪波,高芳云,郑汉文.
华南特色大棚夏季微域环境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129-132.
被引量:1
6
曹潘荣,刘鲜明,高飞谍,吴诚,高卓恩.
微域环境对单枞茶新梢生长与品质的影响[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3(4):5-7.
被引量:14
7
李玉梅,王根林,孙彬,于洪久,马凤鸣.
不同磷钾水平对硅酸盐细菌解钾溶磷能力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258-260.
被引量:9
8
王力.
茶树专用微生物肥(菌剂)[J]
.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4,0(10):32-32.
被引量:1
9
王辉,刘国顺,云菲,张军,郭超超.
逆境条件下外源水杨酸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2014,43(3):1-4.
被引量:6
10
朱晏君.
论白三叶草对林地的调节[J]
.农民致富之友,2013(19):108-108.
茶叶通讯
200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