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世界普遍交往与卡夫丁峡谷的跨越——兼论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马克思考察社会历史发展道路的方法和视角并不是单一的,交往分析法是马克思分析社会发展道路的具体形式。马克思晚年"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提出是他运用交往分析法分析社会历史发展道路的典范。透过马克思的交往分析法及其在分析社会发展道路中的应用,我们不仅可以深刻体会马克思辩证历史观的精髓,而且可以看到一幅丰富的人类历史画卷。把马克思的交往分析方法与他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研究联系起来考察,有助于解决卡夫丁峡谷跨越问题上长期存在的论争,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作者 李素霞
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2-96,共5页 Studies on Marxism
基金 作者主持的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的精神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HB09BZX004)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俞良早..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研究[M],2006.
  • 2赵家祥,丰子义著..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历史考察和当代意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51.
  • 3孙来斌著..“跨越论”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308.
  • 4杨耕著..为马克思辩护[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658.
  • 5刘秀萍著..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展”理论 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意义[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262.

同被引文献62

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