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谏到说:中国早期论说文文体功能的转变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春秋战国时代论说文体的功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由一开始的"谏",渐渐地转变成了后来的"说"。春秋时代早期和中期流行的是由周代礼乐文化土壤滋生出来的"劝谏之文"。春秋后期,"劝谏文"的艺术技巧有了较大提高,开始悄然转型。战国时代开始后,随着周代礼乐制度的崩溃,风格多样的"游说之文"风靡一时。战国末叶,逻辑严密的学术论文出现时,中国古代的论说文体完成了自身的转变。
作者 王崇任
出处 《求索》 CSSCI 2012年第5期80-82,共3页 Seeker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佚名.《国语精华·序》,见《中国文学精华》丛书,中华书局1916年版,第1页. 被引量:1
  • 2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94页. 被引量:2
  • 3孔颖达.《周礼注疏》,《北京大学》,2000年,第271页. 被引量:2
  • 4张岩著..从部落文明到礼乐制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459.
  • 5孔颖达.《毛诗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00,1126页. 被引量:2
  • 6清·王源.《左传评》,清康熙居业堂刻本卷一,七,七. 被引量:1
  • 7陈彦晖.《春秋辞令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20-123页. 被引量:2
  • 8韩席筹..左传分国集注 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63:777.
  • 9吴闽生.《左传微》,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529页. 被引量:2
  • 10清·冯李骅,陆浩.《春秋左绣》,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130,442,450页. 被引量:2

共引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