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7-55,共9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11
-
1《萧红全集》第1306页,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 被引量:1
-
2聂绀弩.《(萧红选集)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被引量:1
-
3刘慧心文.《老作家骆宾基》[J].西湖,1982,(8). 被引量:1
-
4《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被引量:7
-
5《集外集拾遗·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 被引量:1
-
6萧红致,萧军.《萧红全集》第1284、1274页. 被引量:1
-
7赵园著..论小说十家[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409.
-
8胡风.《(生死场)后记》. 被引量:1
-
9《且介亭杂文·答(戏)周刊编者信》. 被引量:2
-
10(苏)别林斯基(В.Г.Белинский)著,梁真译..别林斯基论文学[M],1958:273.
共引文献8
-
1萧相恺.瞿佑和他的《剪灯新话》[J].明清小说研究,2002(2):185-198. 被引量:5
-
2段启明.宣南文化与鲁迅“红学”观[J].红楼梦学刊,2002(4):210-222. 被引量:1
-
3吴晓东.中国现代审美主体的创生——郁达夫小说再解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3):3-34. 被引量:50
-
4刘家思.打开《阿Q正传》的新窗口--论邹七嫂形象[J].鲁迅研究月刊,2008(7):41-51. 被引量:6
-
5洪平.《红楼梦》的反儒尊法思想[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2):105-115.
-
6夏麟书,关四平.穷通怪圈中封建士人的悲剧——贾雨村形象刍议[J].北方论丛,1990(3):50-55.
-
7《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中国小说史稿》选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3,11(3):105-124.
-
8陈根生.鲁迅先生的教学语言[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984,17(2):20-25.
同被引文献55
-
1宋晓萍.萧红的地:封锁和游离——关于《呼兰河传》及其女性空间[J].天津社会科学,1999(4):93-100. 被引量:5
-
2曾利君.中国现代散文化小说的两种个性化建构——沈从文、萧红散文化小说片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3):94-98. 被引量:6
-
3赵凤翔.肖红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19(1):54-60. 被引量:1
-
4韩文敏.《呼兰河传》我见[J].文学评论,1982(4):49-55. 被引量:7
-
5周成璐.从《呼兰河传》看肖红的创作主题[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66-71. 被引量:2
-
6周筱华.《呼兰河传》与萧红的“小说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9(3):54-59. 被引量:2
-
7李采章.《呼兰河传》的叙事策略及其文化意味[J].求是学刊,1995,22(5):76-79. 被引量:2
-
8陈素琰.萧红:早醒而忧郁的灵魂[J].文学评论,1994(4):27-34. 被引量:5
-
9季红真.叛逆者的不归之路[J].读书,1999,0(9):24-33. 被引量:16
-
10阎志宏.萧红和中国现代小说散文化[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4):284-28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