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的地:封锁和游离——关于《呼兰河传》及其女性空间
被引量:5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93-100,共8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47
-
1赵凤翔.肖红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19(1):54-60. 被引量:1
-
2韩文敏.《呼兰河传》我见[J].文学评论,1982(4):49-55. 被引量:7
-
3范智红.平凡生活的复现及其叙事功能──四十年代小说艺术论之一[J].文学评论,1997(2):113-127. 被引量:10
-
4周成璐.从《呼兰河传》看肖红的创作主题[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66-71. 被引量:2
-
5周筱华.《呼兰河传》与萧红的“小说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9(3):54-59. 被引量:2
-
6李采章.《呼兰河传》的叙事策略及其文化意味[J].求是学刊,1995,22(5):76-79. 被引量:2
-
7陈素琰.萧红:早醒而忧郁的灵魂[J].文学评论,1994(4):27-34. 被引量:5
-
8季红真.叛逆者的不归之路[J].读书,1999,0(9):24-33. 被引量:16
-
9王科.“寂寞”论:不该再继续的“经典”误读——以萧红《呼兰河传》为个案[J].文学评论,2004(4):131-136. 被引量:17
-
10宋剑华.灵魂的“失乐园”: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4):103-117.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5
-
1肖琼,马琳.寂寞体验与萧红小说的精神特征[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5):56-61. 被引量:1
-
2陈荣香.呼兰河——萧红的异国[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63-65.
-
3刘洋.论苏青小说中女性的空间焦虑——读《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1):120-121. 被引量:1
-
4陈思广.《呼兰河传》接受70年:四种视阈与三个问题[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2):92-99. 被引量:3
-
5薛月兵.农村女性的城市伤痛和返乡之困——以《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为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5(3):75-8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6
-
1刘秀芳.萧红:对寂寞的消解与自我求证[J].文学教育(中),2015,0(3):24-25.
-
2尹莹.论《呼兰河传》双重视角转换的叙事效果[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1):104-105.
-
3刘云兰.女性视域下的民族国家话语构建——新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叙事策略[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4):101-106.
-
4陈嫣婧.论《呼兰河传》的空间叙事特征及功能[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3(5):95-103. 被引量:2
-
5刘聿秋.“寂寞说”辨析:从战争时间再论萧红后期的创作心态[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3(5):122-128.
-
6刘晔菲.试析中国女性纪录片中女性意识的焦虑抒发[J].济宁学院学报,2015,36(5):14-18. 被引量:2
-
1李诗涵.《天香》里的两重心灵景象[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5(9):50-52.
-
2王娜日格拉.浅析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J].今日中国论坛,2013(8S):278-279.
-
3郑小燕.贝弗利·法默小说中性的隐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12):33-33.
-
4裘文意.女性文学中创作自由与社会道德的悖反和统一[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8(10):46-48.
-
5梁华,梁复明.论林白小说的女性空间[J].长城,2009(2):37-38. 被引量:1
-
6李贺青.《秀拉》:一场独特的人生实验——莫里森对女性成长小说的继承和发展[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9(2):59-67. 被引量:5
-
7牛晓霞.漂泊与回归——关于萧红的女性空间[J].甘肃高师学报,2004,9(4):23-26.
-
8张晓雯.读反传统印第安囚禁叙事文——《霍伯马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11):122-123.
-
9洪治纲.在隐秘的女性空间里游走——潘向黎小说论[J].山花,2006(5):16-21. 被引量:4
-
10崔恩昊.现代主义中的女性空间——以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7):2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