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环境岩土工程——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被引量:17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共3页
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
同被引文献83
-
1刘慧林,周蕾,成湘伟,刘志尧,刘敬勇.城市地下工程建设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及预防[J].山西焦煤科技,2008(4):29-32. 被引量:4
-
2罗国煜,储同庆.关于两类环境问题的研究─21世纪中国东部主要工程地质课题初析[J].工程地质学报,1995,3(4):19-24. 被引量:19
-
3吴青柏,童长江.冻土变化与青藏公路的稳定性问题[J].冰川冻土,1995,17(4):350-355. 被引量:84
-
4袁建新.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综述[J].岩土力学,1996,17(2):88-93. 被引量:31
-
5张超,杨春和,白世伟.尾矿料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6,27(1):35-40. 被引量:48
-
6张超,杨春和.细粒含量对尾矿材料液化特性的影响[J].岩土力学,2006,27(7):1133-1137. 被引量:28
-
7贾传兴,彭绪亚,刘国涛,刘长玮,伍翔,邓镓佳.城市垃圾中转站选址优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1):1927-1931. 被引量:53
-
8孙广忠.论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J].工程地质学报,1996,4(4):1-6. 被引量:21
-
9兰州铁路局,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路基变形特点及加固措施研究[R].2007. 被引量:1
-
10刘钊,等.地铁设计与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被引量:5
引证文献17
-
1邵艳.关于城市建设中一些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2):18-20. 被引量:7
-
2方江华,张志红,姜玉松.对环境岩土工程几个问题的探讨[J].岩土力学,2005,26(4):655-659. 被引量:18
-
3夏永文.关于城市建设中一些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探讨[J].北方交通,2007(8):59-61. 被引量:1
-
4符启基.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山西建筑,2008,34(6):157-158. 被引量:1
-
5孙光耀,朱海建.城市工程基坑开挖中的环境岩土问题及其对策浅析[J].安徽建筑,2008,15(1):50-51. 被引量:5
-
6刘永河,杨有海,马学宁.周围环境变化对路基沉降变形的影响研究[J].路基工程,2010(1):106-108. 被引量:3
-
7张淦钰.我国环境地质研究进展[J].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2010(2):21-23. 被引量:2
-
8焦珍,胥俊杰,王晖.浅谈环境岩土工程[J].科技信息,2011(18):139-140. 被引量:1
-
9吴青柏,朱元林,施斌.工程活动下的冻土环境研究[J].冰川冻土,2001,23(2):200-207. 被引量:61
-
10贾东远,阴可,张培胜.从重庆建设看西部开发中的若干环境岩土工程问题[J].地下空间,2001,21(5):346-34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71
-
1陶华强,伍彦廷,陈奕秋,赵卫琪.铁尾矿砂水泥复合土的力学性能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1,6(3):118-120. 被引量:3
-
2谭宗辉.GIS支持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一体化研究[J].区域治理,2018,0(42):155-155. 被引量:1
-
3冻土热融下沉研究的现状和进展[J].工程地质学报,2004,12(z1):147-150. 被引量:9
-
4郭勇军.长距离管道工程勘察技术创新管理研究[J].硅谷,2009,2(2). 被引量:1
-
5刘录春.浅谈环境岩土工程研究[J].科技风,2008(11):6-6.
-
6史景革.浅谈岩土工程之环境发展[J].建筑经济,2011,32(S1):261-262. 被引量:1
-
7周汇光,王宝军,施斌.基于GIS的大型桥梁工程勘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4,24(2):172-176. 被引量:10
-
8杨洋,席永慧.电动修复时间对铅污染土处理效果的实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7(S1):1329-1333. 被引量:6
-
9何松洋.城市地铁深基坑施工变形控制技术[J].隧道建设,2011,31(S2):182-186. 被引量:4
-
10何瑞霞,金会军,郝加前,常晓丽,罗栋梁.中俄输油管道(漠河—乌尔其段)沿线冻土环境影响评价[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33(S2):128-134. 被引量:12
-
1加藤义夫,陈向红.参加“建筑与文化1996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之报告书[J].世界建筑,1996(4):54-54.
-
2张甘.倡导新的建筑文化——“为人的建筑”——“建筑与文化”1996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6,13(6):56-57.
-
3柳肃,李哲.历史文化保护的新起点——2006历史城市与历史建筑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华中建筑,2007,25(4):58-60. 被引量:2
-
4高介华.哲学·建筑·民主——钱学森会见鲍世行、顾孟潮、吴小亚时讲的一些意见(摘要)[J].华中建筑,2006,24(12). 被引量:1
-
5丛亚平.建设中我们遗忘了什么?kk“建筑与文化”研讨所引发的思考[J].华中建筑,1996,14(3):19-22.
-
6潘际銮.开幕词[J].华中建筑,2003,21(1):8-8.
-
7“2008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敦煌举行[J].工业建筑,2007,37(10):41-41.
-
8张甘.芙蓉国里群贤欢聚 岳麓山下百家争鸣──“建筑与文化”1996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新建筑,1996(3):59-61.
-
9西安交通大学 校长助理 宋晓平 致开幕词[J].华中建筑,2009,27(1):23-23.
-
10会展信息[J].新建筑,2006(6):119-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