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项目教学《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探讨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辅以技术标准使用、初选设计法、三维辅助等手段与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供该课程及相关课程教学参考。
作者
王金双
机构地区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
出处
《电子世界》
2012年第7期171-173,共3页
Electronics World
关键词
课程设计
项目化
教学方法
探讨
分类号
TG385.2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压力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7
1
赵美惠.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启示[J]
.教育与职业,2010(8):36-38.
被引量:17
2
田春芝 徐志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的再认识.教研论坛,2009,.
被引量:2
3
孟蕴华..高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漯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6:
4
刘风彪..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加速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D].河北大学,2004:
5
贾湘琳..高职模具专业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6:
6
李粲.
走出职业技术教育困境的对策[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3):107-109.
被引量:2
7
陈革,苏传英.
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
.职业教育研究,2004(4):93-94.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陈解放.
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
.中国高教研究,2007(7):52-54.
被引量:582
2
王学风.香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发展及经验.高教文摘,2002,(2).
被引量:1
3
贾德永.美国威斯康辛州高职业技术教育育的特点.中国高等教育,1997,(7).
被引量:1
4
中国高职高专校长赴澳大利亚学习培训团报告,2000.
被引量:1
5
侯静.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势、走向及启示[J]
.继续教育研究,2007(4):62-63.
被引量:18
6
方航仙.
关于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1997(4):45-46.
被引量:7
7
张宁新.
推进双元制教育模式本土化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09,30(5):71-72.
被引量:5
8
王浒.
面向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1999(7):16-19.
被引量:51
9
李延平.
英国高等职业学校的管理特点[J]
.中国高等教育,2000(7):47-48.
被引量:3
10
姜俊和,王晓茜.
论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法制化[J]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19(1):43-45.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20
1
易今科.
积极应对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的转变[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20):53-55.
被引量:1
2
林立.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努力探索技工学校教改之路——对技工学校教学改革的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1):100-101.
被引量:2
3
熊永森,傅美贞.
双元教育对高职汽营专业建设的启示[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2):16-19.
4
牛永芹.
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2):69-70.
被引量:1
5
王金双.
“五合”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经济研究导刊,2011(30):131-132.
被引量:3
6
王敬,王勇,曹建国,邢晓琳.
德国工程类专业“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及教育启示——赴德考察学习随感与思考[J]
.继续教育,2012,26(1):62-64.
被引量:5
7
刘功民.
高职教育“企业本位”人才培养评价模式初探[J]
.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4):71-73.
被引量:11
8
褚美芬,吴怡春,章琦,陈飞.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网络平台的设计与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2013(4):226-227.
被引量:1
9
李素丽.
德国机械类专业“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及教育启示[J]
.模具制造,2013,13(9):93-96.
被引量:1
10
蔡伟.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考察学习之思考[J]
.统计与管理,2014(1):89-90.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9
1
潘成刚.“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实践[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6)
被引量:1
2
秋艳,杨印安.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5):179-179.
被引量:5
3
肖军民.
以产品开发为导向的《冲压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1):73-74.
被引量:8
4
黄学飞.
分组研讨式教学法在《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2009(30):186-186.
被引量:1
5
王静.
项目教学法在《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2011(26):63-64.
被引量:2
6
王仙萌,王波.
项目教学法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2012(6):484-484.
被引量:1
7
刘彦国,范建蓓,徐志扬,吕永锋.
“专业平台+岗位方向”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机械职业教育,2012(11):22-25.
被引量:3
8
数字化和信息化引领模具行业发展[J]
.模具工业,2012,38(11):71-71.
被引量:2
9
丁海,马秉馨,冯振国.
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
.模具工业,2019,45(5):69-72.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谢学民.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探讨[J]
.中国机械,2013(11):179-179.
2
田甜,余靖华.
基于蓝墨云班课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评价的应用浅析[J]
.模具工业,2020,46(2):80-84.
被引量:5
3
严冬青,卢秀明.
高职院校《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任务式教学的思考与改革——以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科技信息,2014(6):132-13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闫金星.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
.考试周刊,2016,0(49):167-168.
2
李振红,柯旭贵,王安哲,查光成.
信息技术在课程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冶金教育,2022(2):31-32.
被引量:3
3
张留伟,褚建忠,郑贝贝,傅莹龙.
基于云班课混合教学模式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
.模具制造,2022,22(4):90-92.
被引量:1
4
罗君.
人文关怀在蓝墨云班课教学中渗透研究与实践——以《休闲旅游》云班课为例[J]
.绿色科技,2022,24(7):259-264.
5
马秉馨,苏光,丁海,马倩,李佳怡,王静宇,李俊杰,缪义财.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改革与创新[J]
.模具工业,2024,50(2):84-87.
6
李振红,王安哲,查光成,赵伟,谢斌.
基于OBE理念的专业课程信息化建设与实践[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4(9):94-97.
1
申锐.
基于项目教学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改革的研究[J]
.长治学院学报,2011,28(2):114-116.
被引量:6
2
董明亮.
探索数控加工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J]
.才智,2012,0(35):181-181.
3
陈乐平,单磊,陈健.
基于项目教学的冲压模设计与制造课程改革[J]
.模具工程,2015,0(7):88-91.
4
王春婷,刘勇,邹东平.
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探讨[J]
.职业圈,2007(02S):103-104.
被引量:2
5
阙燚彬.
以数控铣削实训教学为例的项目教学实施探讨[J]
.轻工科技,2016,32(3).
6
黄文军.
《数控车床》实训课程教学探讨[J]
.科技视界,2014(23):196-196.
被引量:1
7
和一平.
对《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特点与教材特点简析[J]
.同行,2016,0(5):106-106.
8
胥国祥,胡庆贤,吴铭方,崔建芳,王晓丽.
高等院校《焊接结构》教学改革[J]
.科技信息,2012(35):52-52.
被引量:2
9
王丽华.
浅论金工课程特点及其教学方法[J]
.机械职业教育,1997(2):38-39.
10
黄晓燕.
把握课程特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模具CAD/CAM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1999,11(4):49-51.
被引量:1
电子世界
2012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