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0年第3期15-16,共2页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China
同被引文献38
-
1周和毅.靠什么留住知识型人才?[J].中国人才,2001(1):24-26. 被引量:3
-
2曾毓敏.2001年我国人才开发走势[J].中国人才,2001(1):33-34. 被引量:1
-
3华才.私营企业如何吸引人才[J].中国人才,2001(4):41-41. 被引量:1
-
4杨静,孙启明.基于胜任特征的多重职业生涯路径体系[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23(4):63-66. 被引量:7
-
5王平.基于人力资本生产(增值)规律的人才流动与人才成长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8):178-180. 被引量:7
-
6邱永明,蒋振贤.信息时代特征与人才成长的变化[J].人才开发,2006(10):18-19. 被引量:2
-
7丁三青.大学生创业心态及其流变[J].当代青年研究,2007(2):38-44. 被引量:10
-
8刘建中.国有企业经济者激励走向[J].中国企业报,2000.11. 被引量:1
-
9郁道银.加强素质教育,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科教育研究.2002(1). 被引量:1
-
10杨松柏,曹素利.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培养创新型人才[J].企业导报,2010(4):215-21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4
-
1林琳.优化培养环境促进唐山市创新型人才建设全面发展[J].企业导报,2012(20):154-155.
-
2林琳.创新型人才开发与成长环境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15):28-29. 被引量:1
-
3熊丽敏,杨树旺.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理论与方法初探[J].理论月刊,2002(5):94-95. 被引量:2
-
4Jhony Choon Yeong Ng,邵丹慧,贾良定,谭清美.一群去专业化的人——斜杠青年的事业发展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35(6):109-120. 被引量:23
二级引证文献26
-
1王晓钰.如何发挥“斜杠青年”的“加乘”优势——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J].中外企业家,2020,0(1):95-96.
-
2邱耀立.斜杠青年的主体分析与意义建构[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1,34(3):19-22.
-
3牛天.内卷化与去内卷化:斜杠青年的工作困境及出路[J].当代青年研究,2022(5):100-108. 被引量:9
-
4黄丹琳,庄钰媛.关于高校“斜杠青年”的若干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20(5):65-68.
-
5吴建强.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与艺术探究[J].商场现代化,2006(04Z):263-264. 被引量:4
-
6翟淑萌,杨乃定,郭晓.创新型人才成长环境评价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5,15(5):44-46. 被引量:7
-
7张洁.浅谈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激励机制的构建[J].现代商业,2015(14):70-71. 被引量:7
-
8Jhony Choon Yeong Ng,高梦茹,谭清美.扎根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的恋爱过程[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8,25(4):63-73. 被引量:3
-
9黄春荣,张丽生.经典扎根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应用优势[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8):173-177. 被引量:7
-
10谢俊贵,吕玉文.斜杠青年多重职业现象的社会学探析[J].青年探索,2019,0(2):37-48. 被引量:15
-
1张世和.领导激励成本及其要求[J].领导科学,2000(2):43-44.
-
2赵士德,田金信,万立军.知识型员工激励成本最优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88-91. 被引量:3
-
3黄晓东,黄荣校.激励的八大原则[J].管理观察,2004,0(6):25-26. 被引量:1
-
4张世和.领导成本论[J].领导科学论坛,2001(1):47-48.
-
5张世和.领导成本论[J].桂海论丛,1998,14(3):64-65. 被引量:2
-
6林琳,李小龙.基于社会网络的财经院校的合著网络挖掘与分析[J].教育观察,2016,5(4):47-48. 被引量:2
-
7刘赢.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技巧[J].决策与信息(下旬),2009(10):161-162. 被引量:1
-
8武冰,李倩.经营者激励组合问题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3,25(2):158-160.
-
9刘志鹏,韩晔.交易成本理论视角下的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模式比较与策略选择——以广州、深圳的实践为例[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6):70-75. 被引量:7
-
10刘志杰.出版发行企业激励机制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J].出版科学,2014,22(4):65-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