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2000年第1期4-5,共2页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同被引文献52
-
1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11):4-7. 被引量:20
-
2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出席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 介绍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并答记者问[J].中国产经,2022(20):8-10. 被引量:1
-
3张晓青.辩证地理解科技、人才和教育的关系[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4(3):58-59. 被引量:1
-
4杨兆龙.法律的階級性和繼承性[J].法学,1956(3):26-34. 被引量:4
-
5席泽宗.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线索[J].中国科技史杂志,1982,17(2):6-14. 被引量:8
-
6林文照.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历史略述[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1,3(6):60-63. 被引量:2
-
7郭治.试论基础教育对科技人才的影响[J].教育研究,1995,16(5):40-43. 被引量:3
-
8郭曙.私学发展简论[J].求索,1994(2):52-55. 被引量:1
-
9宋淑敏.科技·教育·人才: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战略支柱[J].东岳论丛,1994,15(3):22-25. 被引量:3
-
10阮爱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创新精神的影响[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2):37-4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8
-
1董亚峥.关于理工类学生科学史教育的几点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4):74-75. 被引量:1
-
2伦蕊.从模仿到自主:中原地区大型企业创新行为的文化渊源与演进方向[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9):31-36. 被引量:3
-
3刘爱玲.架起沟通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桥梁,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1(8):31-31.
-
4熊絮茸.自闭症儿童教育支持与服务体系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1(8):37-39. 被引量:5
-
5袁江洋,刘钝.科学史在中国的再建制化问题之探讨(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3):51-55. 被引量:13
-
6张柏春.把握时代脉搏,开拓学术新境: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60年[J].自然科学史研究,2017,36(2):143-151. 被引量:7
-
7段从宇,胡礼群,张逸闲.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关系的科学识辨与正确处理[J].教育科学,2023,39(2):48-55. 被引量:40
-
8张志刚,陈宝明.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比较研究及协同机制构建——基于人才培养机制的视角[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8(2):173-17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69
-
1潘教峰,左晓利.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内在逻辑、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J].科教发展研究,2023(4):20-32. 被引量:4
-
2苏玉娟.我国科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启迪——对我国1978—2002年科学史研究现状定量分析的概述[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8(3):89-90.
-
3周畅,段耀勇.科学史的科学向度与历史学归属[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1):35-39. 被引量:2
-
4罗兴波.1660~1680年间的英国皇家学会[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2):38-44. 被引量:8
-
5詹志华.世纪之交的中国科学史学[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75-79. 被引量:2
-
6韦丹芳,何小妹.对两种期刊近十年技术史论文的统计与分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2):67-72. 被引量:4
-
7潜伟.科学技术史学科体系结构浅论[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7,28(4):449-462. 被引量:2
-
8韩艳铧,徐波,陆宇平.重视和改善基础教学工作 培养创新型科研人才[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83-87. 被引量:4
-
9詹志华.当代中国科学史学的发展概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3):169-172. 被引量:1
-
10杨维.论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体制的法律政策规范体系[J].价值工程,2011,30(8):319-32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