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历代古典唱论对歌声美的要求,常用珠圆玉润,声调铿锵来形容。美好的歌声激人心扉,感人肺腑,李白在听了唐代(玄宗)的歌唱家演唱《何满子曲》时,赋诗道:“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乐府传声》甚至强调,“欲求乐之本者,先从人声始。”意大利一位声乐理论家认为,“表达人类感情的工具没有比人的声音更强烈,更有效果了,……有时甚至不依赖语言,当它完全让声音的内在音色及音调来表达时,也一样使人感动。”德国诗人、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1739—1791),说了类似我国古代唱论中提到的“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观点:“歌唱好象国王坐在宝座上,围绕他的乐器好象他的庶民跪在他面前,……人的喉咙是剧作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因而对人的歌声美进行美学探索,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
出处
《音乐探索》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4-50,共7页
Explorations in Music